鄉思老家的故事.成就了大年功成身退 火船頭街再沒船頭
報導:蔡愛卿
鄉思人:張培業
老家:雙溪大年火船頭街 (Jalan Pengkalan)
很久以前,火船頭街的盡頭,真的有一座船頭(碼頭),而且真的有船隻載著貨物來到,在河邊的船頭卸貨。雙溪大年這座城鎮的發展,與火船頭街有密切的關係。雖然到了后來,它已經不再需要這座碼頭。
四通八達的道路建起來了,人們不再依賴河道來運輸貨物。當年的火船頭所在處,建起了一座橋樑。河水變得又黑又臭,沒有孩子敢再跳下去戲水。
78歲畫家張培業,大半生都在火船頭街度過。在一窮二白年代,因為父親早逝,本來寄居在亞羅士打祖父住家的他,只唸到四年級便被迫輟學,13歲那年便來到雙溪大年,接下原本由父親經營的玻璃鏡框店。
他至今仍收藏的一張黑白舊照,就是當年在店前所拍。父親租下的只是半間店,另半間是白鐵店。一個還在唸小學的孩子走進了火船頭街,當他離開這條街時,已是花甲老人了。
初到雙溪大年,張培業的生活過得很苦,他與母親還有弟弟都住在店裡,母親與弟弟住店后一間房,而他就睡在一張由麻袋布釘成的床上。起初,店裡生意並不好,他們只能苦苦撐著過日子。
撐起父親留下的店后,張培業把生意經營得漸漸起色。他前后搬過3次,最后終于存到錢買下自己的店,就沒有離開火船頭街。那裡不但是賺取生計的地方,也是堅持夢想的地方。
買不起相機以畫記錄
曾經,白天在樓下作生意,晚上關店后,在樓上畫室埋首畫畫。外地的畫友來訪,張培業就在畫室招持他們。吉中藝術協會成立之前,其畫室是大年畫家的聚點。
作為自學成材的畫家,張培業畫得最多的,當然就是自己的家鄉。他喜歡收藏舊物,目前仍收著1957年所畫兩張素描,那是雙溪大年的鐘樓及法庭。后來,他的多張習作皆記錄大年當年的景象。
窮苦年代買不起相機,畫家的筆就是記錄家鄉的最好工具。張培業曾經畫過的那些建築物、景象大多數還在,只是周邊增建的新建築物越來多。那是一座城鎮向前行的痕跡,就像他畫過的那些作品。
租半間店省成本
張培業的父親當年在火船頭街租下半間店來做生意,原來這在當年是一種普遍的作法。
他說,當年這條街上的店,許多都是一店兩用,一間店面由不同人各佔一半經營兩種生意,樓上房間還可租給別人。
張培業說,火船頭街上有白鐵店、鐘錶店、牙醫診所、洗衣店等。這條街沒有大街那么旺,多數生意都是小本經營,因此店家們都只租用半間,可節省成本。
“火船頭街並不是大年市區最熱鬧的街道,大街與二街才是。當年,大街的商店以金飾店與布店為主,二街主要是雜貨店、肉店與咖啡店。當年的每年除夕之前,二街的店家們皆通宵營業,整個雙溪大年人及周邊小鎮和村莊的華裔,都到那裡買年貨。”
現在,當然再沒有那種盛況。小鎮與村莊各自發展起來后,在自己的地方就能買到年貨,而且人們也有能力到較遠的地方採購了。大街與二街的商店類型也一換再換,許多新店進駐,老店所剩無幾了。
三街還曾是大年最早的華文小學──新民小學所在處。后來,學生越來越多,新民小學遷移他處,只留下一棟舊校舍,目前出租給人經營餐廳。
周邊村莊到大年採購
雙溪大年分有新舊兩個卜間,舊卜間是老街場所在處,新卜間包括張培業居住多年的火船頭街、大街、二街、三街等街道。在許多小鎮仍未發展時,雙溪大年的規模雖然比不上檳城與亞羅士打,卻也是一座熱鬧城鎮了,因此周邊村莊、小鎮的許多人都去那裡採購物品,這因此為包括張培業在內的大年商家,帶來許多生意。
張培業說,當年來自華玲、美農、雙溪拉浪等地方的人,都會到雙溪大年採購。對他們而言,去檳城或亞羅士打都比較遠。
他說,那時雙溪大年已有各類商店,還有銀行、郵政局、法庭等公共設施和政府機關。周邊小鎮的人搭巴士或開車來,有些人買了東西回去轉售給其他村民。
建住宅區市區沒落
雙溪大年有許多花園住宅區,這些花園住宅區的興建影響了大年市區的繁榮,從此人潮外流,商店生意大減,雖然目前仍是市中心,但已沒有當年盛況了。
張培業說,當越來越多花園住宅區建起來后,新的住宅區都有各類商店,比較大型的甚至有銀行。人們採購日常生活用品時,不再非到市區不可。
1960年代大年的花園住宅區剛開始發展時,張培業也在保祥花園買了自己的第一間屋子。接著,大年原本是園坵的地帶,都發展為住宅區。退休后的張培業,也住在其中一個大型住宅區裡。
他說,大年的花園住宅區越來越多,也令周邊一些地區的人搬到大年居住,當地的居民反而越來越少了。
每週搭巴士到檳學畫
雙溪大年巴士站,對張培業來說是一處有特殊意義的地方。
原來年輕時,為了到檳城學畫,張培業曾經每個周末必須走到這個車站,搭上前往峇甲阿讓的巴士,再到那裡轉搭到北海的巴士。今日的巴士站,卻成為他眼中最破落的地方。
他說,政府說要重新發展大年巴士站,不是近年的事,而是說了很多年,完整計劃都出來了。但今日的巴士站依然動也不動,越來越陳舊。
他說,巴士站曾經是大年的唯一車站,來往北海以及大年周邊城鎮的搭客全部需在那裡上下車。在市區商店生意興旺的年代,來自周邊地區的顧客就是在那裡下車,然后步行到街上的商店購物。
九皇爺誕大寶森節最熱鬧
雙溪大年有兩大熱鬧節日,一是農曆九月的九皇大帝慶典,另一就是印裔的大寶森節。雙溪大年是除了檳城與黑風洞外,國內為數不多慶祝大寶森節的城鎮之一。但原來,早年的大寶森節更熱鬧,因為在雙溪大年周邊未發展時,那裡的園坵住了許多印裔工友。
張培業印象仍非常深刻,以前每當大寶森節前一天,店前的五腳基就睡滿了印裔。那些平日住在園坵的工人,都出來參與慶典。他們多數無錢住旅館,只能在街上露宿。鎮上幾條街上的店五腳基,都睡滿園坵工友。那時候的大寶森節慶典,比現在要熱鬧。
那時,張培業作生意與居住都在火船頭街,這條街是九皇大帝信徒護送皇船以及大寶森節遊行的必經之路。
他說,火船頭街走到盡頭就是大年河。以前,九皇大帝信徒們護送的皇船,一定取道火船頭街送到大年河。
后來,供奉九皇大帝的廟宇越來越多了,不同廟宇的信徒也選擇不同道路護送皇船,火船頭街就沒有這么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