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中用‧按摩調和體質 提升免疫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中看中用‧按摩調和體質 提升免疫力

20160330foot



一旦免疫力降低,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就很容易找上門。

善用按摩方法調和身體機能及提升免疫力,讓生命贏在健康起跑點!

按摩前準備



1.環境佈置--環境佈置不必奢華,但必須符合充足光線、空氣流通、衛生等基本條件,加上輕鬆的音樂和舒適座椅,可讓心情更為放鬆。

2.衛生要求--按摩前先洗腳,如果腳部生瘡癬者,應注意衛生,避免傳染別人,養成經常修剪腳趾甲的習慣,以免藏汙納垢。

3.剪指甲--留長手指甲不方便做腳部按摩,應先修剪避免刮傷腳部。

4.貼心小建議--免疫力差的人,體質虛弱較容易生病,提升免疫力必須確保全身各系統功能正常,因此務必要做整體性(大腦、心、肺、肝、腎、腎上腺、脾)的按摩等反應區。可特別加強肝、肺、上身淋巴、胸管淋巴、腎、腎上腺、脾、胃等反應區的按摩。同時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補充維他命A、C、E。生活作息正常,有充分的休息與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壓力。

按摩反應區消散除病

按摩幾個主要反應區,消散除病加強你的免疫力!

大腦反應區

位置在腳拇趾末節趾腹全部表層,包含了大腦、腦幹、小腦。腦垂體位於趾腹中央下丘腦下方,大小如小指前端,

總管調整身體內分泌器官的任務。刺激這一反應區,相當於刺激了丘腦和下丘腦。

按摩手法:按摩棒由下而上推滾。徒手按摩時由下往上推,或反方向用拉法。反應物較硬時,用拇指節扣拉法或定點扣壓,使反應物逐漸軟化消散。

心反應區

左腳腳底第四蹠骨上三分之一處,向三、五蹠骨擴張,先從骨縫往遠心端推,最後自然被擋住而停止的地方。

按摩手法:按摩棒由下往上推。徒手按摩時,運用推法、摳法或用拇指節扣壓法,使病理反應現象逐漸消失。

肝反應區

右腳腳底二、三、四蹠骨基座至二分之一高,向右延伸至第一蹠骨外側下方約三分之一處,斜向左下延伸至第四蹠骨基座。

按摩手法:將按摩棒打橫,棒頸壓在反應區,由下往上推。徒手按摩時,由下往上推,或扣壓法,使病理反應現象逐漸消失。

脾反應區

左腳腳底第四蹠骨近基座如腰果狀,緊鄰腎臟的外側。

按摩手法:按摩棒不沾油時用滾法,沾油時用推法。徒手按摩時,運用推法或用雙手扣壓法。

肺反應區

腳底二、三、四、五蹠骨上半段圍成的反應區。

按摩手法:按摩棒順骨縫由下往上推拉,可與斜方肌反應區一起操作。

用手按摩時,運用推法,在蹠骨面上推,使病理反應現象逐漸消失。

胃反應區

腳底第一、第二蹠骨下端與楔狀骨相交關節處以上約一大拇趾大小區域。

按摩手法:使用按摩棒時,用棒頸沾油推。徒手按摩時,運用推法或食指側摳法。反應物較硬時,用扣拉法或定點扣壓,使反應物逐漸軟化消散。

甲狀腺反應區

腳拇趾基節下端與第一蹠骨上端一部分,所圍成的反應區。

按摩手法:按摩棒由下而上推。徒手按摩時,運用推法,拇指節扣拉法(單手扣拉)或用食指側摳法,反應物較硬時用定點扣壓,使反應物逐漸軟化消散。

上身淋巴反應區

腳背蹠骨上半至各趾基節位置。

按摩手法:用手按摩往遠心端挾拉,或用指腹由下往上、往近心端推。

鄭英吉博士-臺灣足部按摩達人,國際醫科交流大學傳統醫學博士。1978年起研究中醫與腳部按摩,向吳若石提議研究中醫醫理與腳部按摩相互為用,兩人展開長期切磋、研究、教學與示範的合作。現任國立台北護理大學運保系兼任教授、輔仁大學特約教授、“吳若石健康法國際交流學會”會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