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沒有你們那有我 生日上山感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沒有你們那有我 生日上山感恩

報導:譚絡瑜
圖:受訪者提供



凌慶安今年生日過得很特別,43年前的這一天,母親生下了他。43年后的這一天,他到骨灰塔去祭拜母親。
慶安(右)與家人送別母親,忍住淚水笑一笑,雖然傷感不捨,又為媽媽感到高興,因為媽媽已脫離了一切塵世苦難。
慶安(右)與家人送別母親,忍住淚水笑一笑,雖然傷感不捨,又為媽媽感到高興,因為媽媽已脫離了一切塵世苦難。

慶安解釋,今年會提早去掃墓的原因,最主要是父母已不在。長兄為大,也因為母親過世未足一年,所以哥哥就依照傳統,在春社到來之前的一天,前往掃墓。

何謂“春社”?根據華人傳統,親人剛逝去不到一年(初逝的那一年),一定要春社這一天之前拜祭先靈,不能超過春社這一天,否則視為不孝。剛去世的叫新葬,新葬則要在春社節前拜祭先靈以盡孝道,是對先靈的真孝。

而按照祭祀俗例,家中若有人在去年逝世,拜新山、上新墳,是必須在“春社”之前,這叫做“新山不過社”。原因有三:第一,避免與祭祀土神、會賓客這樣的大日子相沖。



第二,意謂子孫思親,陽間晚輩有迫不及待的心情,提前于清明節及春祭(春社)之前,便到新墳掃墓。

第三,閻羅王“體察”新鬼思念親人,“特許”他們的靈魂提早在“鬼門關”開之前,上陽間享受親人的祭祀。這是一個很善良的安排,弘揚孝道,因為,“慎終追遠”,是古代的道德修養之一。

慶安表示,“我非迷信之人,但長兄為大的前提下,我尊重哥哥所選擇前去掃墓的日子。而選擇到我生日那天,其實我哥我姊剛開始也未發覺。待知道后,我也沒pantang,反而覺得是冥冥中的安排,我能在父母生我養我當日去追思,更覺意義深遠。”

預好骨灰位 免后人負擔

“蓮喜遇佛生,天定宿世緣別后再相聚,齊了今世緣。”此為去年10月慶安送別母親時寫下的文字。他將母親往生和處理后事過程寫下,字字真情流露。

他思想開放,不避忌談論生死,並且早早已經安排妥當自己未來的安身之處。兩年前,他已給自己和太太買了兩個骨灰位,主要是避免未來為他們辦身后事的人減少一個麻煩及負擔。

他表示:“雖沒想過后人會以什麼方式去祭拜我們,但希望后人會以簡單的佛教儀式為我們辦喪禮。也希望來瞻仰我最后一面的人,都能對我笑一笑。”


同根生不分男女
手足結伴掃墓

清明節祭拜儀式,體現華人慎終追遠的孝道美德,即使天氣再炎熱,墓園再塞車,也無阻兒女們去祭拜緬懷父母或先人。
葉家兄弟姐妹們自己搬桌子去,擺上祭拜父母的食物、水果、糕點。
葉家兄弟姐妹們自己搬桌子去,擺上祭拜父母的食物、水果、糕點。

許多人選擇在清明前一兩個星期的週末去掃墓,當中包括葉麗珠一家人,已于上週“行青”。葉麗珠打扮新潮,但思想傳統,堅持清明節一定要盡孝祭祖。

麗珠是吉隆坡土生土長福建人,家人都住在蕉賴一帶,父母與婆婆安眠在廣東義山,少了回鄉掃墓的舟車勞頓。她們家每年一定全家齊集掃墓,6個兄弟姐妹,加上嫂嫂姐夫5人,侄輩外甥們12人,一行二十多人,陣容浩浩盪盪。

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不宜在清明節祭拜父母,但葉家並無禁忌,姐姐每年都不會缺席。不過今年姐姐因為孫兒滿月,無法一起掃墓,也是葉家近年清明祭祖較少人的一次。

必備父母生前愛吃的菜

清明節是凝聚家庭的傳統節日,這精神也體現在葉家,代代傳承。6個兄弟姐妹們分工合作。大姐和嫂嫂負責煮食,麗珠和哥哥們分別買祭品、水果、燒雞燒鴨、折金紙。

麗珠的父親于2005年,母親于2009年往生,兩人的骨灰安放在廣東義山骨灰塔。母親信佛,生前叮囑兒女們葬禮祭拜儀式一切從簡。是以,葉家清明祭拜方式遵從傳統,但不會舖張。一般點香燒燭供果、燒衣紙等都有,但不會燒各種各樣的紙紮品,如汽車、洋房、手機、電腦什麼的。“車子房子在父母葬禮時已經燒過,就沒有必要年年燒,他們也用不了、住不了這麼多嘛!”

祭品是兒女們對父母的心意,準備的都是父母生前愛吃的,像肥豬肉、燜豬腳、金瓜糊,還有傳統的燒肉、燒雞、燒鴨、發糕、水果。麗珠說,以前媽媽在生時,每年都會親手弄白斬雞去祭拜婆婆。媽媽去世后,家人就用燒雞取代了白斬雞。

一切簡化,心誠最重要

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

一般俗信,祖先的墳墓和后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掃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使其煥然一新。

祭拜時,在墓前供奉牲禮(三牲或五牲)、刈金、壽金、燭等,或十二道菜蔬和粿類及刈金、銀紙、往生錢、燭等;若是新墳,則必須供奉五牲(如豬頭、雞、鴨蛋、麵粿、紅龜粿),祭品擺好后,點香向后土(墳墓的守護神)祭拜,祭拜完畢,先燒刈金、壽金給后土,再燒銀紙等給祖靈,紙錢燒完后,在紙灰上灑酒(稱為奠酒),最后鳴炮禮成。

在收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將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或“蟬蛻”,表示新陳代謝。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象徵“祖德流芳”。現在一般的掃墓方式已經較以前簡化,大都以鮮花水果燒肉為祭品,上香鞠躬,禮節簡單隆重。

盡孝心,曬一下算什麼

義山有人打點,負責除野草打掃,不需自己動手整理墳地,算是相當輕松,唯天氣和交通最折煞人。清明節期間正是天氣最熱之時,民眾蜂擁到墳場掃墓,導致義山週遭交通接近癱瘓。葉家為了避免烈日曝曬,通常早上7時就上山,也避開塞車之苦。

葉家兄弟姐妹們住得近,常常都見面聚餐,感情親密,但清明節的家庭聚會特別重要和有意義。掃墓也是她們家庭野餐日,以前跟父母到義山拜完公公婆婆后,一家人在墳前把祭品分來吃。現在天氣酷熱,太陽曬得受不了,他們通常在骨灰塔前公眾祭拜處完成祭拜儀式后,全家人搬東西移駕到附近茶室續攤,享用食物。

清明節掃墓是一種盡孝道的習俗,因為感激我們的祖先,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的存在。麗珠覺得,清明節是很好的傳統節日,應該要保留下去。雖然曬和累,也只是一年一次,怎麼也不會比父母養大孩子辛苦,曬一下,累一天,算是兒女對父母、先輩盡的一點孝心。


祭祖勿功利
重在感恩盡孝

掃墓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和追憶,祈求已故親人安息,並希望故人對活人庇護和保佑。
掃墓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和追憶,祈求已故親人安息,並希望故人對活人庇護和保佑。
在道教視野中,“清明”不僅是一種時令、節氣,或習俗或禮儀,更是一種天、人和諧一體的理想生存境界。

《老子想爾注》言,“清靜能睹眾微,內自清明,不欲于俗”,即當人處于“清明”狀態時,則可以真切感受到自我生命與大自然之間的融合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個無限廣域的境界。古代的“清明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主題。

清明節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對于各種有關清明的迷思,記者特地向馬來西亞道教協會會長嚴家建道長請教解惑。

1. 清明節掃墓之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的原意肯定是盡孝,當然順帶聯誼,那也是說得過去的。

2. 有些人為了利己,比如求保佑、求福澤才去拜祭先人,你有什麼看法?

首先,宗教不能是功利主義的,如果祭祖是屬于宗教行為的話,那麼其內涵肯定不能是功利的。祭祖最終極的含義,必須是盡孝和感恩。

3. 東方人和西方人掃墓方式大不同,如西方人平常也會去墓園點燭獻花,東方人則在忌日、清明等節日隆重拜祭,你有何看法?

形式雖然不同,但是緬懷先人的用意應該是一樣的。當然,華人可能會多了一些“程序”,比如說準備祭品、跪拜等,從風俗習慣的角度來看,各個民族的方式都同樣合理,無所謂誰對誰錯。

4. 在21世紀的今天,傳統祭祖儀式可以簡化嗎?你能接受在網上拜祭先人嗎?

隨著時代的演進,某些做法或者可以簡化,但是必須“萬變不離其宗”,一些基本的特定要求還是不能改變的,比如說網上祭拜,那就是無稽之談。

萬變不離其宗,禮還是必須的!

5. 海葬、花葬、樹葬或者失蹤下落不明者者,應當如何拜祭?

如果有供牌位,那就以牌位為對象。如果沒有牌位,那麼可以在家裡準備臨時的供桌,擺上香燭菜餚茶酒等祭拜。

6. 祭拜必須點香燒紙嗎?我們可以無儀式地在心里拜先人嗎?

就像我在上面說過的,萬變不離其宗,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變了就沒有意義了。祭祖的儀式是一種“禮”,由禮帶出內在的孝敬等情操,孔子說“祭如在”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如果是華人宗教信仰(比如華人民間信仰、道教、漢傳佛教)者,燒香大概都不成問題。至于說燒紙,與其說是宗教(很多人都誤傳燒紙是道教的宗教信仰,其實不然),不如說是一種“民俗”更為妥當。

7. 你對現在各種各樣追上潮流的紙紮品有何看法?

關于紙紮品,我認為那是民間傳統習俗,還是略盡心意燒些傳統的,比如說金銀紙元寶、紙糊衣物之類即可。前幾日我在面書上看到有人燒大馬某銀行總部的紙紮模型呢,這樣是不是有點“過火”了呢?

不要抹殺女兒的孝心

清明節禁忌多,說法不一,針對以下普遍流傳的禁忌,嚴道長的看法如下:

什麼人不宜掃墓

傳說以下的人不宜上山掃墓:懷孕的婦女、小于3歲的小孩、犯有重病的人、印堂發暗、眼窩發青發黑的人、動完手術的人。

嚴:清明掃墓免不了上山下山的,孕婦、小孩、病人可能都不太適宜。

清明節不宜做的事

傳說不可在清明節做以下的事情:慶祝生日,探訪親屬或朋友,辦喜慶的事情如談婚論嫁等。

嚴:如果有正信的宗教,應該是會相信“日日是好日”;道教有所謂“清約”的思想,何謂清約?道經上說,就是“居宅安塚,移徙動土,百事不卜日問時,任心而行,無所避就”。

女兒不能回家掃墓

根據習俗,外嫁女兒不能回娘家掃墓。

嚴:如果不會引起任何不愉快(比如說婆家或甚至是本身娘家人的不滿)的話,任何人都不能抹殺一名女兒的孝心。更何況,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那不就不能做清明了?

時代不同了,觀念也會改變。今天的“家庭”觀念已經不像舊時那種“家族”的觀念了。總之,孝道、孝心和孝舉是不分男人女人、不分兒子女兒、不分婆家娘家的。當然,前提是“不能引起不愉快”。

勿胡亂定下承諾,如沒空去祭拜先人

嚴:如果真的恰巧有事,那也不必耿耿于懷,整日疑神疑鬼。試想想,先人們都是我們的祖先,祖靈原本就是保佑自己后代子孫的,哪有加害自己子孫之理?

總之,清明掃墓是盡孝的其中一種方式,最重要是心誠,《中庸》說“不誠無物”,心不誠,那是辦不好事情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