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石叻坡講古佬——李大傻(上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石叻坡講古佬——李大傻(上篇)

李大傻
李大傻

特約:張吉安



1979年,新加坡政府致力推行“多講華語”運動,原本只是一聲“少說方言”的號令,竟被解讀成“禁止方言”的尷尬境遇,一夜間,大街後巷掛起大擴音,流淌出黃鶯鶯的嗲聲:“國家要進步,語言要溝通,就從今天起,大家說華語;不分男和女,不分老和少,不再用方言,大家說華語!”

一語政策的日子,最後來了。1982年12月31日,所有廣播方言節目正式消音,當年在暗箱講古超過四十載的李大傻,就此被迫“封嘜”,直到他離世前,仍期待奇跡出現。

垃圾堆撿回講古大師



1913年在石叻坡Telok Belangah呱呱墜地,滿月之際大病來襲,小娃的聲帶啞了,母親看他沒了生命跡象,將他遺棄在後巷垃圾堆。此時,一個乞丐在撿破爛,乍見一個雙眼靈光的小娃,趕緊抱緊扣門求救,驚動周邊的人,說這小孩是“大難不死,必有鴻福”,父親靈機一動,為他取了“李福鴻”,果然,挽住了一個石叻坡的講古傳奇——李大傻。

在廣播線上講古四十多年,李大傻的啟蒙導師,倒是那些蹲坐在廟口的無名講古佬。李大傻生前曾回溯,那一段童年的日落時光,在飯桌上扒完最後一口飯,趕緊換上小背心,踩木屐跑到直落亞逸街的媽祖宮廟坪,擠進黑壓壓的人群,蹲在跟前,在昏黃的大光燈下,講古佬翻閱著書冊,一頁一頁地述古。

小時最常聽是《西游記》、《七俠五義》、《碧玉簪》、《文秦臣》,偶爾還拈來當日的報紙讀給大眾聽,針砭時弊一番。每晚來聽古的都是目不識丁的草根階級,有些坐在矮木凳上、牛奶箱頭、靠背籐椅,有一些像老僧入定般,在逗趣、奇詭、哀傷、怒嚎的敘事裡搖頭晃腦,投入聽古。

節目一播就是四十載

一提起這土裡土氣的暱稱,足以讓上一代馬來亞和新加坡人,激起半甲子南國舊事。

1938年,馬來亞廣播電台華文部計劃開辦第一個線上講故事節目,李福鴻前往面試,憑著流利的廣府鄉音,一試音就過關。25歲的小伙子一發聲,即被稱為首位馬來亞廣播講古人!第一個登場的廣播節目叫《談天說地》,每一集只能說15分鐘,後來延長至30分鐘,開場序曲是廣東音樂《旱天雷》,從香港麗的呼聲講古始祖何大傻填詞唱成〈邊個話我傻〉獲取靈感。

當時馬來亞廣播電台翡翠廣播網主任施祖賢建議李福鴻改一個更“抵死”的名字,才能讓聽眾過耳銘記,於是,就順水推舟取了“李大傻”,節目一播就是40年。

當年他在電台的《談天說地》,均以隨講播出,15分鐘的時間必須拿捏得好,不可超時,也不能提早說完,從歷史撰述《三國演繹》、江湖奇情的《七叔探案》、《狂俠天驕魔女》、民間傳聞的《猛鬼林》,他那變化多端的聲音表情,將故事行間的人物,鋪陳到位,彌補了大眾渴望免費娛樂的時代。逾40年的講古歲月不曾中斷,惟遇上了日據時代,暫別三年八個月……

李大傻(中)與馬來亞電台新加坡總台的女同事,一邊敲擊木魚,一邊吟唱“木魚書”。
李大傻(中)與馬來亞電台新加坡總台的女同事,一邊敲擊木魚,一邊吟唱“木魚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