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我在中學的閱讀時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我在中學的閱讀時光

有影響力的大人在推動閱讀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影響力的大人在推動閱讀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報導:方俊心
攝影:劉潔雲、潘嘉威、受訪者提供



前兩期〈學習現場〉已經以“小荳荳學前教育中心”和“華南小學”為例,一窺幼兒園和小學可以如何營造動人的閱讀風景,那麼中學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不遠的前方是大海,不遠的后方,也是大海。起先,暗灰的天邊浮現紅彩帶,接著,光線湧動,金光四射,照亮了一張張閱讀的臉龐。從喧囂過渡到安靜,從局限的現實飛躍到書裡,閱讀,成了學校最美的風景。

為了推動閱讀,國內一些獨中費了不少工夫。有上課的日子,學生從抵校那刻到離開學校前,都有機會沉浸在學校布下的“天羅地網”中,處處與好書、好內容為伍。

好比說,在一天掀開序幕時,有晨讀;校長也透過廣播分享好文章。下課,有會走路的圖書——分佈在校園各處的圖書角落,拉近書籍與學生的距離。放學,有活動,圖書館策劃主題書展,發起講書活動,讓學生自由探索感興趣的課題。其他時刻,學校的閱讀還可以搭配“書展”、“書香日”活動等一起進行。



中學閱讀風景能夠多色彩,取決于校方有多重視。董事和社會人士的支持也很重要,須仰賴他們投入資源,一同建設這道人文風景。

晨讀累積閱讀時間

一日之初有一部美好的內容相伴,即使只是短短十幾二十分鐘,已足夠成為這天的滋養。

巴生光華中學、巴生興華中學和波德申中華中學,皆推行晨讀活動。興華分配十分鐘,波德申中華十五分鐘,光華也是十分鐘,但每隔一週就增加到三十五分鐘,把晨讀納入正課時間裡。

在讀物的選擇上,各校都有默契地把課本、教科書排除在外,鼓勵學生看課外讀物。禁止暴力與色情等成人內容,波德申中華也不歡迎工具書,校長張永慶認為,這段時間若能閱讀小說、散文、詩詞等文學類作品,有助建設校園人文風氣,也是晨讀專業性的表現。

光華另外限定,學生每月晨讀必須為某語言,比如今月華文,大家就看華文書,下個月英文,大家就看英文書,校長佘瓊風指出,如此比較符合獨中三語並重的特徵。

一天只閱讀十幾二十分鐘,乍看之下很短暫,轉瞬過去,但可別小看了這些零碎的時間,積細流,成江海。張永慶校長按了按計算機,假設一年上課兩百天,每天閱讀十五分鐘,一年下來,學生就多了約五十個小時的閱讀時間。

興華從2008年開始進行晨讀,副校長許梅韻說,2012年學校做了調查,有學生表示,因長期晨讀,他們愛上了閱讀;也有學生認為,晨讀提升了他們的寫作和表達能力。

晨讀使學生逐漸養成隨身帶一本書的習慣,在等待換節、家長接送的空檔,用書打發時間。我們常責備現代的“低頭”現象,現在,正好讓這些安靜、沉澱的力量,跟網絡速食資訊競爭。

黃金五分鐘滌蕩心靈

回頭仔細檢視,也許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某些習慣跟某人有關係。對方或許是我們尊敬的人,我們曾在私底下偷偷模仿,希望自己跟對方一樣。校園裡的師長一般在這行列裡。

每天早晨的晨讀時光,當波德申中華的學生在教室裡閱讀,班導師也不能閒著,必須坐在班級前方一同閱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是身教。這時,張永慶校長也會帶上自己喜愛的書,走到校園中庭,坐在石椅上閱讀。要是有較“不安分”的孩子,老師也會讓他們坐到樹下,跟校長一起看書。

鬧哄哄的校園消失了,無聲取而代之。偶爾有鳥的啁啾,要是心靈夠敏銳,還可聽見不遠處的海浪在翻動。環境和有影響力的長者,烘托出一幅有感染力的閱讀氛圍。

光華的做法是另一種。佘瓊風校長在晨讀前進行“黃金五分鐘”,在校園裡“開嘜”,廣播一段她自己看過的、喜歡的內容。原先校方的目的是利用這五分鐘時間,催促學生盡快回班開始晨讀,久而久之,校長的廣播卻演變成進入晨讀的儀式。甚至有家長向校長透露,他們送孩子上學后,都會坐著等“黃金五分鐘”節目開始,聽完后才回家。

書屋栽出朵朵智慧花

圖書館有如學校的寶庫,能夠吸引學生自動自發前去挖掘最好不過,但要是不能,館方就得動動腦筋了。

走到興華的食堂,往四合院方向,眼光不自覺會被兩座鮮紅色的英式電話亭吸引。走近看,卻不裝電話,是成排的書架,書靜靜地站立在那裡。這是興華的“迷你書屋”,去年七月開始設立。

該校目前共有八個書屋,分佈在校園各角落。學生常經過的地方,會逗留徘徊的地方,都是設置書屋的策略性地點。

書屋的概念是讓書自由漂流,學生隨時可以借閱,完全不須任何手續,看見,鍾意,就可拿走。閱讀完畢,歸還到架子上,留給下一個有緣人使用。

書屋的出現,使書籍像花朵一樣,可以處處爭艷。它們不再深藏于圖書館中,日復日等待被發現,現在被發現的機會可增加了。

圖書館主任黃英蓮表示,截至2月為止,全校書屋共一千多本藏書,中英文各佔半數。這些書籍由師生自由樂捐,英文書另外獲得Scholastic Book Clubs的贊助。至于管理書屋的工作,則交由學生領養,他們幫忙整理書屋、處理捐書等工作。

按統計,到2月為止,書屋共有五百本書在學生之間漂流著,中文書三百,英文書二百。英文迷你書屋負責老師伍友芬指出,他們已有心理準備,有些書被學生“借”走就不會回來了,“因此我們一直在持續收集舊書。一方面當然也鼓勵同學們有借有還。”黃英蓮表示,這也是學校給學生練習公民意識的時機。

讓閱讀興趣動起來

擁有五星級硬體設施的圖書館固然好,學生也許會因此開始拾級而入,但圖書館的靈魂還是在于內容。當學生渴望書本,如魚渴望大海,鳥渴望天空,就算我們在圖書館外上了千萬把鎖,學生也會想要爬進去。

正如佘瓊風校長所言,書跟人之間需要橋樑,興華嘗試了一種方式,把兩者連結起來:主題書展和說書活動。

主題書展負責人林卿卿老師指,該校已擬好2016年全年的創意主題書展,按月更換,比如二月的主題是“讀書與手帳:用手帳記錄每天的‘小確幸’”,三月是“讀書與攝影”,圖書館除了在主題書櫃展示相關書籍,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外,也邀請手帳達人陳佩真、攝影人卓衍豪到校進行分享會。

活動安排在放學后進行,學生反應踴躍,校方獲得鼓舞。副校長許梅韻覺得這是學校的小突破,學生從被動走向了自主,主動發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依學生的個性、興趣去參與,我們認為這樣才可以把真正的讀者帶來。”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光華看重書香日的程度當屬少數。去年,該校成功舉辦第一屆“世界書香日”活動,吸引了各界的注意,今年,該校再接再厲,在剛過去的週五,挪出了一天舉辦第二屆世界書香日活動。

資源處主任鄭翠霞分享說,該校舉辦書香日活動的動機,跟學校打造人文書香校園的方向是同步的。除了“黃金五分鐘”、晨讀,辦借書和閱讀心得比賽,還有什麼方法能提升閱讀興趣呢?全校總動員投入活動,可以是個辦法。

光華的世界書香日活動頗有“嘉年華”意味,節目十分多樣化:全校師生集體閱讀423秒、世界書香日由來表演、講座、師生互贈玫瑰和書籍,都屬于較輕鬆,引起興趣的活動。有一項比較特別,學生說書,由學生在台上和班裡,向同學分享一本自己看過的書。這活動可說具備讀書會的雛形,使同學們有機會討論,從多面向、多角度挖掘一本書的可能性。

儘管今年書香日適逢考試週,校方也不因此中斷活動,由此凸顯學校推動閱讀的決心。這也應和了佘瓊風校長的理念:閱讀不追求功利,推動,主要是希望學生能樂在閱讀,並在書的循循善誘下,品性趨近“善”的標準。

巴生光華中學教職員。
巴生光華中學教職員。

巴生興華中學圖書館配合二月主題書展“閱讀與手帳”,舉辦分享活動,學生的反應踴躍。
巴生興華中學圖書館配合二月主題書展“閱讀與手帳”,舉辦分享活動,學生的反應踴躍。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