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關于馬來西亞本地書價(上篇)——回應曾翎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關于馬來西亞本地書價(上篇)——回應曾翎龍

有人出版社總編輯曾翎龍3月17日于面子書發表《談談本地書定價》一文,文中說“文學書又是如何定價呢?近期逛了逛書展,有了個新奇的發現:定價不是太低便是太高。”文末又問:“文學書難賣,讀者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買書的都是這一小群人,銷量上不去,不如賣貴一點,厚利少銷來維持出版。”──這是現今文學出版的思維嗎?我們要迎向高價閱讀時代了嗎?



正巧曾總編輯于此文中剛好提到兩本我的書,大將出版的《真醫生假文青》(196頁22令吉)和三三出版的《消失了你我的國》(174頁30令吉),作為其“傳統出版社”定價太低和“新近出版社”定價太高之對比。

在此針對馬來西亞本地書價提出我個人看法。

首先,這兩本書的定位完全不同,《真醫生假文青》是專欄文章結集而成,本來就比較“大眾”,出版社也預計會賣得比較多;《消失了你我的國》是比較私密的(偽)“純文學”,不過印500本而已,而且我很堅持只印這個數目,因為我不覺得可賣超過500本,而且封面大頭花了很多心思去設計,印刷成本也較高。事實上,《兩醫之間》訂價20令吉,我覺得也頗低,但結果賣得好,二刷也就還可行。



我的中心思想是,即使是做文學出版,出版社也還是要賺得到錢(吸收資本)才行。

賺錢是一種美德。

以有人出版社為例,一本書244頁,成本一萬令吉左右,一本書10令吉,定價28令吉,利潤不過65%,以定價50%批給總代理,一本實收14令吉,利潤剩不到30%,要賣出七成五的成品才能回本,剩下的兩成五才是出版社的利潤。而更大問題如曾總編輯所說,在于純文學書在馬來西亞的通路,絕大多數時候根本賣不到750本。

賣不到750本的原因很多,但我覺得也不用太悲觀,台灣文學盛地,駱以軍長篇小說大概銷售兩三千本吧?現在台灣文學書一刷大概也一兩千本,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少于台灣的三分之一,兩相參照,所以黃錦樹可能有點壓力,理論上要賣到700到1000本(其實學院體制內的在馬馬華大咖,應該都有這個數),其他人只賣三四百本很合理。

林韋地在新加坡當醫生、“草根書室”董事,曾獲花蹤文學獎、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出版文集《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兩醫之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