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威省.自種自煮不再浪費 肉食學生吃第一口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威省.自種自煮不再浪費 肉食學生吃第一口菜

蔬菜收成后,現場烹調出「高湯蕹菜或番薯葉」。
蔬菜收成后,現場烹調出「高湯蕹菜或番薯葉」。

獨家報導:陳繡郿
(威南4日訊)新邦安拔文明學校展開“農耕光盤運動”,老師、家長陪伴孩子動手翻土種菜、澆水堆肥,3個月后收成及現場烹調,享受鮮蔬美味,更顛覆“肉食”學生觀感,自動吃下第一口蔬菜!



非政府組織HAPPYMOVE宣揚“光盤運動”,3個月前開始在檳州6間華小推動“農耕光盤運動”,包括文明、敬群小學、真光小學、中山小學、公民一校及潁川小學。

該校環保項目負責老師陳沛詩受訪說,自從去年推動光盤運動后,效果彰顯。由于學生胃口大小或挑食問題,沒法做到100%光盤,但經過校方一整年教育,學生盡量減少浪費。

食堂廚餘減少



“學校食堂往年每天會收集到5至6公斤廚余,去年起大幅度減少,食堂老闆告知每天只收集到1公斤廚余。”

雖然如此,她仍覺有必要再加強宣揚“光盤”,加上去年尾陪同學生清理菜圃,發現學生無法辨別野草和蔬菜,因此聽聞“農耕光盤運動”徵求有意願參加的學校時,便主動報名。

她希望學生藉此機會認識農耕過程、各類蔬菜、自製堆肥等。

“配合此活動,5位家長即陳秀麗、朱張輝、黃珊珊、黃桔良及卡納嘉義務參與,每週三到學校與環保學會29名四年級生,在HAPPYMOVE活動策劃人胡靜儀及義工梁淑菁指導下農耕。”

她欣見學生不抗拒陌生事物,因感覺新鮮好玩而勇于接觸認識,求知欲很強。雖然活動每逢週三進行,但學生自動在休息時間、週六及日到菜圃澆水,觀察蔬菜生長狀況,還提醒家長將廚余帶去學校,製作自然堆肥。

“學生參與農耕光盤后,從種子發芽到蔬菜上桌過程,明白種菜辛苦,而不會隨意浪費食物。”

文明校長:積極推動環保

該校李碧蘭校長說,學校老師們積極推動學校內的環保工作,目前該校已進行堆肥、科學園、自製肥皂、光盤運動、收集雨水、編織等10項目。

“參加農耕光盤運動的學生,對種菜很上心,連週六及日學校沒上課,學生也會拖來家長一起到學校,幫蔬菜澆水、觀察蔬菜生長等。”

她說,為了方便這些學生假期出入學校,校方也特別發出通行證。

體驗辛苦學會珍惜食物

家長黃珊珊說,學生通過親手種菜,認識到農夫的辛苦,而蔬菜收成時也有成就感。一些學生不愛吃菜,卻在動手種菜后,嘗試品嚐蔬菜的美味,最后明白光盤重要性。

“學生也主動收集果皮、雞蛋殼等當廚余堆肥,並很耐心觀察蔬菜生長,發現泥土中有小昆蟲、小蘑菇等會很興奮,表現強大好奇心。”

她說,這些學生原本對農具一竅不通,如今能分辨農耕工具及其用途。

她也說,女兒羅于恩在活動后學會主動幫忙,在她準備高湯時幫忙切菜。

小四生羅于恩說,她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以后若有類似活動,會想再次參加。

“我學到不可浪費食物,畢竟種菜很辛苦,不簡單。”

她開心可吃到新鮮蔬菜,鮮蔬果然很美味。

不怕碰泥土小昆蟲

“農耕光盤運動”活動總策劃人胡靜儀說,基于家長泥土嫌髒不允許孩子碰觸泥土,造成學生對耕具一無所知,或抗拒觸摸土地。

她說,通過該活動,學生會發現不必害怕碰觸泥土,髒了就洗手,也不會害怕植被下爬動的有益小昆蟲,不會想打死它們。

“現代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限定範圍內,向來飯來張口,有錢就能買到想要的,無法了解糧食缺乏危機。”

“就算是食物吃剩可製作堆肥,卻是治標不治本,廚余堆肥不是最佳方法,最好的是‘光盤’,學生必須自我認知,自己能吃多少才取多少食物,不會造成浪費。”

她說,學校食堂通常是浪費食物最多的地方,因沒有大人控制,學生吃多了零食就無法好好吃完正餐。只有食堂老闆和老師互相配合就能避免。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则新闻 梁儀雅:腦袋也要改 下则新闻 大選老人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