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靂頭條】曼絨海域 貝類瀕絕跡 大肆捕撈破壞生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霹靂頭條】曼絨海域 貝類瀕絕跡 大肆捕撈破壞生態

■本地「花拉拉」近期產量減少,漁販只好從外地引入。
■本地「花拉拉」近期產量減少,漁販只好從外地引入。

獨家報導 / 攝影:郭慧姍
(曼絨25日訊)曼絨海域的貝類生態不敵發展洪流及大肆捕撈,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約30%,原有的“雞腳螺”、“竹蛤”、蜆(又稱“扁螺”,Remis)及河蚶(Gayam)等貝類更已絕跡!



其他深受民眾喜愛的貝類如蛤蜊(俗稱“拉拉”)、蜆(別稱“蜊仔”)、蚌、綠牡蠣(又名“青蚵”或“青蠔”)、血蚶、海螺(俗稱Balitung)及黃螺等,產量是逐年減少且更顯“迷你”,如市場上見到的海撈血蚶,要較早期長得小約40%。

實兆遠巴剎魚販告知,曼絨海域因地理環境及水質不符合人工培植貝類條件,而高度依賴力僑第10碑、甘榜雙溪迪南、新甘光及雙禮佛等沿海一帶的傳統漁民每天各自出海撈捕,再將所撈獲有限的貝類轉賣給地方魚販供市,暫未足以外批。

價格仍合理



實兆遠小明魚行老闆王志明向《中國報》指出,不排除是市場對貝類的需求量有增無減的情況,促使傳統漁民開始大肆捕撈貝類包括成長中的幼苗,導致貝類生態受損,及沒有足夠的成長時間而減產。

“雖然貝類供應有限,但民眾仍可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般海撈貝類,如血蚶的價格是以大中小計算,每公斤賣價從6令吉至8令吉,蛤蜊的價格更是近年都未有變動,維持于每公斤4令吉至6令吉。”

王志明補充,逢大日子,部分漁販也會間接引入來自太平的人工飼養血蚶,或其外地的花蛤(俗稱“花拉拉”)等貝類應市。

“除了在實兆遠巴剎的魚攤,自身也經營海產貝類批發生意,並為餐館、酒家或小販提供市區送貨服務,讓顧客通過電話訂購當天的新鮮海產貝類。”

海水污染產量減

★周裕光(51歲,漁販)

各式各樣鮮美且營養價值高的海撈貝類,深獲各族喜愛。

由于海水污染已影響貝類的產量,目前海撈的貝類如蚶或蛤蜊,尚可應付本地市場,沒大幅漲價。

如外來貨源成本高,會先說明價格微漲,一般顧客都會接受。

沿海發展有影響

★阿茲(51歲,甘榜雙溪迪南傳統漁民)

甘榜雙溪迪南昔日盛產蜆及河蚶,居民可在岸邊或近海區捕撈貝類。

隨著沿海一帶發展養殖業及工廠后,鄰近海域的貝類產量劇減,漁民必須去更遠的海域捕撈,且數量不定。

以前量多且價格便宜,如今有市價,卻無法提供更多的貨源。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