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來:教師節的“驚”喜
(麻坡辦事處記者)
兩線制過后的我國政治不再有遠大的方向,而是更明顯的據守在個人、民族與宗教的利益上打轉,舞台成了政客、種族角力的平台,導致政治亂象百出。
明明就是通過了伊刑法一讀,你卻還說是天大的誤會,明明26億和1MDB的錢來歷不明,你卻說是捐款和獻金,明明華教只是教育的一環,你卻視之如洪水猛獸。
偏偏你叫華人回唐山,但卻不能不和中國人作生意;偏偏你承認了中國廈門大學文憑,卻說統考不符教育政策不能承認;偏偏你反對華文教育,你的同胞卻逐年不斷的把子女送進華小。
還好老天有眼,儘管一些政客心里還在算計著如何根除華教,但全國數據偏偏顯示華校巫、印學生,從2010至2014年增加至2萬1000人,共佔了華校的11%。
搞得巫統總秘書兼聯邦直轄區部長東姑安南也大為震驚,費解越來越多各族家長,包括馬來人將孩子送進華小就讀,認為事出有因,促請教育部檢討國小的不足。
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副主席拿督王鴻財早前在文告中指出,多年來,華小在辦學上的認真及努力,讓華小在整體的教育水平上,有相對卓越表現,特別是在學校硬體建設及教學軟體應用上,走在了國小的前端。
他說,這是整體華社為華文教育投入巨大資源才換來的成果;今天,如果華小成為越來越多非華裔家長的選擇,政府除了要檢討國小的教育成效問題,更應該認可華社對我國教育付出的巨大投資,協助培養國家的人才。
這個消息聽起來也許有點可悲,但還算是今年教師節的一個大欣喜。
儘管絕大部分非華裔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華小就讀,間接的認可了華小認真辦學的模式。
但華社也不能因為華小日漸受到非華裔家長的認可,而自我滿足,而忽略了繼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