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我的北海》探索文化資產 一步一印 記老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我的北海》探索文化資產 一步一印 記老橋

■中華總校的學生拜訪老行業業者,收穫不少。
■中華總校的學生拜訪老行業業者,收穫不少。

報導:蔡愛卿
多年來在檳島推動社區藝術教育的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組織(Arts-ed)終于走進威省,正式推出《我的北海》(My Butterworth)社區藝術計劃,這項計劃將從北海峇眼老橋一帶開始。



在這個年中假期,來自北海中華總校以及Wan Jah宗教學校的其中三十多名學生並沒有去玩,他們成為第一批參與《我的北海》社區藝術計劃的學生。在計劃負責人與老師帶領下,第一次嘗試走進自己的社區做記錄。

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組織計劃協調員曾玉萍受訪時說,他們曾在2005年推動《我的浮羅山背》社區藝術計劃,召集了當地一批學生深入社區,用影像記錄並進行簡單的訪問。后來他們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出版《我的浮羅山背》文化導覽地圖,這份地圖已印到第三版,目前依然可以找到。

他說,《我的北海》參照的是《我的浮羅山背》模式,只是這次他們更清楚自己要做的是甚么。11年前當他們第一次走進浮羅山背,還在摸索階段,許多東西與是與學生一起討論后才決定做的。



聽取學校建議

另外,這次他們也與校方和老師緊密合作。在《我的浮羅山背》計劃時,他們並沒有直接走進校園。這次他們先接觸的是校長與老師,對計劃有興趣並且願意充分配合的學校,他們才會合作。

他們認為,學生畢竟還小,可以獨立做的決定有限。有了校長與老師的支持,社區計劃將更有效。因此他們視學校為合作伙伴,在開展計劃時也會聽取學校建議。

與《我的浮羅山背》一樣,《我的北海》計劃也是旨在記錄北海地區的文化資產,尤其在漸漸被人們遺忘的老橋區。在正式走進學校之前,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組織的團隊成員已提前三個月在老橋區進行文化資產調查,對當地情況有一定了解。

團隊成員將為參與的學生提供攝影與訪問的簡單訓練,好讓他們在假期當中,能夠自己去記錄社區內的文化資產。在本月18日,他們將在中華總校舉辦一場成果展。

《我的北海》社區藝術計劃獲得Think City支持。成果展只是整個計劃的開頭,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組織未來將在北海其他地區開展計劃,並希望與不同學校合作。

老橋區是最早發展地

北海範圍很大,社區文化藝術教育組織之所以選擇峇眼老橋,因為那裡是北海最早發展起來的地區之一,曾經是繁榮地帶。在威省區的發展中具歷史文化意義。

他說,本來他們想做的範圍是很大的,不然后來就發現一開始就以大範圍為目標是不實際的,于是決定以北海最早發展的老橋區為起點。

他說,這項計劃是為了尋找北海的文化資產,雖然他們的團隊提前三個月做了調查並寫出報告,但不意味著他們的調查成果就是北海文化資產的全部。當他們走進學校,首先就是讓學生列出心目中的文化資產。

他們要求學生在地圖上列出距離住家方圓一公里內的文化資產。當然事先他們會先告訴學生,文化資產的定義是甚么。他們也要求學生列出的文化資產地點必須準確,從中可以知道一個學生對該地區是否熟悉。

連鎖快餐店也成文化資產

曾玉萍說,不管學生列出了甚么,他們都不會干涉。有學生列住家附近的一家連鎖快餐店為文化資產,他們並不認為這是錯誤。因為文化資產由不同人評估,極可能會有不同結果,對一個小學生來說,在他家附近營業了10年的快餐店,的確算是文化資產了。

當然,這種“文化資產”一定會引起其他學生質疑,然后大家就會開始討論。他說,在這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家長之間會產生“甚么才是北海的文化資產”的討論,這是他們樂于看到的。不管學生列出的文化資產是甚么,經過這些討論他們肯定對文化資產有更清楚的概念和了解。

長遠來說,他們希望這一系列的計劃有助北海的年輕人,對本身社區的文化有更深認知。至于以后會不會與《我的浮羅山背》一樣出版文化導覽地圖,曾玉萍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不過還是要看學生做出來的成果如何,以及是否能找到贊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