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醫話.中藥無處不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逸仙醫話.中藥無處不在

特約:文正球



只要是華人,恐怕大都接觸過中醫藥,即使沒有喝過中藥、接受過針灸,至少也知道跟中醫藥有關的一些習俗,吃過各種不同的“藥膳”。

華人端午節掛艾葉、帶香囊、喝雄黃酒去毒驅蟲已經是上千年的習俗,刮痧、拔火罐、急救掐人中,都是民間常見的治療方法。

而中草藥更是像人們天天要吃的青菜蘿蔔那樣,滲透進了華人的生活。像大馬隨處可見的肉骨茶、竹絲雞盅,裡頭就有中藥材,我們家裡煲湯也常常會放點生薑、玉竹、紅棗、枸杞等等,不僅僅味道鮮美,還有一定的調補作用。



不同味道各有作用

根據1999年最新的《中華本草》記載,中草藥一共有8980種。如果再加上其他少數民族用藥,統計竟然高達1萬2800餘種。當然,我們常用的沒有那麼多,大約只有500多種。

中醫根據藥性、種類、味道、治療作用,把中藥分成不同的類別。比如按來源,會分成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從中藥理論上,則以“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配伍禁忌”等來區分。

中藥的“四氣五味”其實是指藥物的性質。“四氣”是藥物“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五味”則是藥物所具的“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味道,不同味道的藥有各自的作用。

味辛的藥物可以發汗、行氣、活血;味甘的藥物可以用來緩解、調和、補益;味酸的藥物起收斂,固澀的作用;味鹹的藥物則用於軟堅散結。

其實,藥物裡還有澀味和淡味,不過澀味藥物的作用與酸味相似,所以歸入了酸味;而淡味是用來利水滲濕的,它可以理解為無味,所以習慣上我們只稱“五味”而不稱“七味”。

文正球 --中國中醫大學畢業,具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擔任威馬可國際中醫學院學長、教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