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晚歸‧各司其職 助選團功不可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早出晚歸‧各司其職 助選團功不可沒

助選工作不易做,幾乎是早出晚歸,協助候選人爭取每一票。
助選工作不易做,幾乎是早出晚歸,協助候選人爭取每一票。

報導:曾健豪
攝影:岑家豪
(適耕莊14日訊)一名成功的候選人,個人形象固然重要,但背后的助選團同是功不可沒,助選員在競選期間必須日出而作,日落還在忙碌為其打點一切。



大港國會議席補選競選期已過了一半,朝野兩邊的助選團幾乎是從早忙到晚,從安排活動、聯絡、派發傳單等工作,疲累程度可說堪比候選人。

《中國報》抽樣訪問這些助選員時,他們都認為選舉是一場硬戰,無論如何都要捱下去,直到這場補選結束。

他們指出,助選團成員是各司其職,出任各小組的成員,例如資訊、宣傳、聯絡甚至是交通組,且一日行程結束后,夜晚還要做出檢討,並商討翌日的拜票活動。



他們說,領袖們也非常疲憊,在忙于助選也要設法應對對手的攻擊。

“暫時還沒有助選員因此病倒,但身體出現不適則一定會出現。”

累積經驗

他們說,為了在這衝刺期保持體力,都會爭取時間休息,否則就是食用清淡食物和多喝水,畢竟大港近期天氣異常炎熱。

有者坦言,助選員都是早出晚歸,所以這段時間幸得家人體諒,才能全力參與助選工作。

助選員指出,參與這次補選工作,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累積經驗。

集中火力訪華裔選區

大港補選期間碰上齋戒月,助選團坦言還是頭一遭遇上,因此在安排行程上需有不同的策略。

助選員說,候選人不適合在早上,到巫裔選民住家進行家訪,所以早上時段會集中火力在華裔選區。

“雖然巫裔候選人必須齋戒,但還得展開拜票工作,只是行程需要做出調整。”

他們認為,或許晚上能到巫裔地區拜票,惟其實真正的時間並不多,因為對方祈禱用餐后,距離休息時間已不遠。

他們坦言,編排好的行程最后出現變動是普遍的事,這也是難以預料的事,因為他們需要和友黨配合。

黃瑞林:補選工作較嚴峻

行動黨大港國會議席競選委員會顧問黃瑞林認為,補選工作會比全國大選來的嚴峻,因為全國人民都把目光投向補選地區。

他說,如今的候選人已不能以個人英雄姿態勝出,在孤掌難鳴的原理下,助選團是扮演非常吃重的角色。

他坦言,相比全國大選,領袖們前來的次數不如補選頻密,這會形成無形壓力。

“大港的網速不快,故助選團必須把最新資訊帶到鄉村,可惜正值齋戒月,即使是晚上講座,也僅能從10時到12時。”

黃瑞林說,助選團必須協助候選人,同時建立回選民對希盟的信心。

爭取時間休息

★顏健榮(行動黨助選員)

在競選期間,從早上7時30分就開始 忙碌到晚上11時,若期間有少許空間,都會爭取時間回家休息,這樣身體才能支撐到投票日。

其實在砂州選舉結束后,大家就開始助選工作,迄今已接近一個月。

我是負責活動策劃,基于是協助友黨助選,因此必須和對方協調人保持聯繫。

獲得家人體諒

★劉錦輝(馬華適耕莊支部助選員)

選舉是一場戰,幾乎是早出晚歸,幸得家人的體諒。

我是負責監票工作,現階段會配合巫統參與助選工作,所以從早上到晚上11點多,多是待在行動室,而領袖們在晚間還會開會。

助選工作不易,其中一個困難是時間上變動,進而做出調動,但對于自己首次助選,這能累積寶貴經驗。

尋找失聯黨員

★張亞蓮(馬華大港區國會補選行動室主任)

助選員屬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大家必須努力為候選人拉票,包括擬定每日的拜票行程,當然行程出現更改是難以避免的事。

我們還有另一項工作,就是找回失聯多時的黨員。

不但助選員感到疲累,領袖們也不例外,因為后者需每日就補選開會。

目前進度順利

★陳來發(民政黨助選員)

目前的進度還算順利,行程都是按照擬定好的時間表,也沒有助選員因此病倒,但肯定有人感到身體不適。

每日的拜票行程結束后,我們就會做出檢討。

基于正值齋戒月,華裔助選員會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例如把握早上時段,到華裔選區拜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