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最早期通訊記者 一度為國內外14報撰稿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中國報最早期通訊記者 一度為國內外14報撰稿

左圖:余開瀅開心展示保存62年的《中國報》通訊記者證件。 右圖:余開瀅1963年從香港畢業回國后,即呈函申請擔任《中國報》受訓記者。
左圖:余開瀅開心展示保存62年的《中國報》通訊記者證件。
右圖:余開瀅1963年從香港畢業回國后,即呈函申請擔任《中國報》受訓記者。

報導:沈俊榮
專訪:《中國報》老通訊員余開瀅(82歲)
退休校長勤于筆耕,曾一度身兼國內外14家報社通訊記者及撰稿人,也是《中國報》最早期的通訊記者之一。



高齡82歲的余開瀅,自1989年從杏壇榮休至今已有27年,但談起過往的這段“風光史”,仍然眼睛發光,臉上洋溢著熱情與自豪。

早在半世紀前,即1954年2月28日,余開瀅開始駐任《中國報》彭亨直涼區義務通訊記者,那時他年僅20歲,在直涼華僑中學初中修業,同年11月初中三會考及格畢業,即負笈檳城青草巷師範學院就讀。

余開瀅追述,在師範學院就讀期間,《星檳日報》採訪主任韓覺夫介紹他擔任內勤記者,專門在晚上7時30分起,在報館負責接听外埠記者報告新聞,成稿后交給編輯部打標題,再交給排字房處理。



“那時工作至午夜12時才回家休息,前后維持了1年。”

1956年12月,余開瀅獲得師範學院高級師範畢業證書,在直涼華僑中小學校首任2年教員,期間仍繼續兼任各報社,包括《南方晚報》、《馬來亞通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及本報通訊記者。

為香港報章撰稿

好學不倦的余開瀅,60年代負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教系深造,第2年轉讀哲學社會學系,期間也在《學生生活報》撰稿,並成為香港《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及《香港時報》特約記者,保持對新聞報導的熱誠。

余開瀅1963年從香港畢業回國后,1964年被派到彭亨雙溪巴登華小執教,當時他申請擔任加叻通訊記者直到1969年9月1日被派到巴羅培智華小出任校長,這期間也擔任《新明日報》及各華文報通訊記者,長達20年。

1989年8月12日榮休后,他申請到峇株巴轄敦阿米娜女中教華文,期間也擔任《新明日報》通訊記者2年。

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

余開瀅認為,報章是民眾喉舌,為民伸張正義,應該堅守“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報格。

他說,人有人格,報有報格,記者發表言論應根據事實,扮演好“人民喉舌”的角色。

他坦言,由于當時大學未設新聞系,他非本科出身,未受過專業新聞訓練,只好靠寫遊記及地方新聞投稿。

他自喻是無師自通在暗中摸索的“閒散記者”,當時寫新聞都是以稿計酬,照片要用菲林沖洗出來后寄報車給報館,往往今天的新聞都是相隔2天才見報。

“新聞記者的生活有時多姿多彩,有時也會讓人氣餒,總之甜酸苦辣都嚐盡。”

左手執教鞭
右手變魔術

余開瀅多才多藝,曾被喻為“左手執教鞭,右手變魔術”的全馬唯一校長級慈善魔術師,經常為各地社團義演籌款。

余開瀅是在香港求學時,因參與學生會,為了安排康樂節目而頭痛,有一次經過“朱氏魔術學院”,向享譽國際的魔術師朱宏譽學魔術,從此與魔術結下不解之緣。

余開瀅退休后,在1990年2月15日在峇株巴轄創設余氏魔術與音樂中心,后期也配合峇株巴轄客家公會設立余魔術音樂珠心算中心,開辦結合魔術、口琴及心算的才藝課程。

余開瀅認為,魔術是一門高尚的藝術,在歐美國家,許多受過高深教育的學者,最喜歡觀賞魔術表演,因這是一種智慧與技巧的揉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