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虔:放生不如護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艾虔:放生不如護生

放生是漢傳佛教衍生的習俗之一,在華人社會相當普遍。不過,隨著時代變遷,放生引發的爭議層出不窮,比如大馬據傳有人在油棕園放生大蟒蛇,附近居民擔心家畜、幼童的安危。之前在中國有人放生眼鏡蛇,反被蛇咬,以致毒發身亡。幾年前台灣某知名法師所屬團體,不聽勸阻在水庫放生大量魚苗,誰知當場不少魚苗翻肚死亡,因污染水源,被官方罰錢。放生爭議,不是大馬獨有。



有人放生,自然有人供應動物,大量放生,等于製造大量商業動物,無論來源是捕捉或繁殖,都談不上慈悲,只是一樁買賣。再說,放生者通常缺乏生物相關知識,不時傳出把陸龜放生海邊、淺水魚放生水庫,或是蛇類放生民宅附近等等爭議,大放生往往等于大殺生,甚至影響居民、家畜的安全。這樣的放生若說有多大福報,實在太過殘忍。

不傷害動物、不傷害環境的放生,得先瞭解週遭生態和許多相關知識,門檻相當高,一般人是辦不到的。與其放生,不如轉念護生,愛護生命。儘管大馬社會對動物保護觀念有待加強,但仍有不少民間團體從事馬來虎、人猿、海龜、馬來熊的保育工作,放生者、放生團體不妨與他們合作,深化相關研究,並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護持數量稀少的保育類動物。

用自己方式護生



護生只是觀念,愛護環境都是。農夫減少使用農業、化肥,珍惜土壤是護生。一般人自備環保袋購物,減少使用塑料袋,節約能源是護生。不亂丟垃圾,配合垃圾分類,減少垃圾總量,也是護生。餵食流浪動物是護生,協助節育流浪動物,也是護生。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護生。

護生並非遙不可及的崇高理念,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需高喊口號,自己動手做就好。希望大馬別再有放生爭議,也但願我們的環境因更多人愛護,越來越美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