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莫再重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老調,莫再重談

國家教育理事會日前發佈研究報告,指以巫裔為主的華小非華裔學生人數已增至18%,10年內,華小可能成為主流學校。



教育部長馬哈茲爾則認為,華小不大可能成為主流學校,因為國小的數目和學生人數遠遠多過華小。他駁斥了國家教育理事會的預測,認為國小或國民學校在10年內的國家主流學校地位不受動搖。

主流學校的定義是甚麼,需要具備甚麼條件?更多非華裔家長把把華小列為首選,會使得華小“升格”成為主流學校?華小對非華裔有多大的吸引力?為何華小不能成為主流學校?為何要顧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省思!

從撥款看到答案



毫無疑問,華小和淡小,不是國家的主流學校,在教育部的定義里,它們叫作多元源流學校,也因此,它們所得待遇和國小有很大落差,從每年的撥款、建校及師資等數字,就可以看到明顯答案。政府一向基於國家教育政策,大力維護以國語授課的國小,所以,華小“升格”成為主流學校在政治和政策上並不可能,教育理事會的看法,只能證明華小日益受到非華裔歡迎。

非華裔選華小而捨國小,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地理原因,在沙巴,因為交通問題,有50%的華小生是土著生。普遍而言,全國的情況主要是巫裔家長對華小的教學、數理能力、校風有信心,還有希望孩子懂中文可在未來的世界佔優勢。

辦得好國家之福

如果大膽的思考,把華小和淡小,都列為主流學校,“威脅”不就立馬解決了嗎?華淡小和國小一樣,採用相同的教育綱領,傳授相同的知識和價值觀,雖主要媒介語不同,但馬來文及國家價值觀的傳授也佔有重要位置,為何要對華淡小有顧忌,實施差別待遇?華淡小辦得好,是國家之福,也能促進種族團結、塑造各源流小學在辦學上的良性競爭,重點是,大家都是在為國家作育英才!

近日的馬來西亞電影節增設非馬來語獎項風波,令人對大馬建國59年仍有種族隔閡心有戚戚焉,甚麼時候,我們能真正做到以馬來西亞為本,不分種族,不計語言,大家平等,不再老是擔心自己會被比下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