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農不要被中國進口商削價 毛燕出口 應大馬主導 (下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燕農不要被中國進口商削價 毛燕出口 應大馬主導 (下篇)

■我國加工廠投放大量資金來研發燕窩加工技術,以提升燕窩品質。
■我國加工廠投放大量資金來研發燕窩加工技術,以提升燕窩品質。

獨家報導:邱玉珊
(吉隆坡13日訊)大馬亞燕農公會主席洪木坤指出,國內逾70%燕農反對毛燕出口中國!



他說,若毛燕可出口至中國,等同把主導權交給中國,屆時燕農將面對中國進口商的“削價”打壓,毛燕價格或跌至每公斤800令吉至900令吉的賤價。

“出口毛燕原料的主導權應由我們決定,不能交給中國進口商,他們壓低價錢,與印尼燕窩商鬥低價,燕農形容被壓著打,無論是毛燕原料出口,短期而言對燕窩商有利可圖,但長期來看,則是燕農危機。

“國家損失的不只是外匯,也會再失去另一個主導產品,如同我國的橡膠和棕油,原產品出口了,至今我國卻進口其他橡膠和棕油成品。”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痛斥燕窩商為了己利,而散播出口毛燕有利燕農的言論。

2010年發生血燕風波時,毛燕售價每公斤為6000令吉至7000令吉;2014年,中國批准9間加工廠加工處理的燕窩可出口中國后,毛燕價格為每公斤800令吉至900令吉;時隔2年,如今毛燕價格每公斤為4000令吉至5000令吉。

洪木坤舉例,若中國進口商以每公斤1500令吉價格出售我國毛燕與印尼每公斤2000令吉比較,即印尼燕農就被迫要賤價出讓。

環境產量達不到出口條件

洪木坤指出,以我國目前的燕窩行業監管和環境,毛燕仍達不到出口的條件。

他說,有某燕窩商會稱我國燕屋有6萬間,正式向獸醫局註冊約1萬2000間,但實際上,經過“血燕風波”后,許多燕屋無力經營已關閉,目前估計剩下4萬間,但正式符合溯源追蹤和供應毛燕的燕窩,不足80%。

換言之,若1萬間已向獸醫局註冊的合格燕屋,其實也只有800間燕屋所採集的毛燕供應給本地燕窩加工廠,其他的燕屋是失敗,無法經營下去。

“我國的毛燕根本不足供應本地19間可輸華的燕窩加工廠,並無毛燕囤積,毛燕產量跌了40%,若可出口中國,毛燕產量不足以應付。”

另外,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燕窩研究博士庄賜怡指出,根據獸醫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向獸醫局註冊的燕屋,僅1萬280間,預料在2020年才會達到5萬間。

主導產業鏈發展拓商機

大馬進出口商公會會長拿督蔡千根不支持毛燕原料產品出口,否則未來我國燕窩價格只會讓中國經銷商牽著“鼻子”走,馬來西亞燕窩最終淪為中國對外壓價的商品,我國喪失主導權!

他認為,政府應慎重考慮毛燕出口中國的利與弊,考慮整個產業鏈未來發展,如燕農、燕商、加工廠業者和出口商,不是只讓某群體收益,當印尼政府因應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趨勢及考慮到限制原料及資本,限定原料出口來保護國家,但大馬政府卻“開倒車”讓燕窩原料(毛燕)出口?

“當毛燕出口中國時,中國經銷商可大量進口我國毛燕,在足夠存貨情況下,壓低印尼正規燕窩價格,喪失話語權的話,業者早前投放加工處理毛燕的資金和技術將付諸流水,業者不希望看見未來毛燕在中國加工,然后由中國研發更多下游產品,再把這些產品‘回售’給我國。”

他建議,我國可邀請中國商家到來我國與燕窩加工廠投資,一同生產大馬燕窩品牌。

中方指定入境口岸和加工

根據大馬和中國的毛燕出口協議,中方是要求未來只能在指定入境口岸進口毛燕,必須經過加工的檢驗檢疫監管以及加工后,才能讓淨燕在全中國上架。

廣州檢驗檢疫局科長溫志良廣州琶洲廣交會舉辦第二屆燕窩文化學術交流高峰論壇上匯報時透露,檢驗檢疫局在收集各方面了解信息后,認為毛燕不久后將開放進口。

“若馬來西亞毛燕可出口中國,未來開放進口,會採用指定入境口岸,定點加工的檢驗檢疫監管方式。此外,一定要有加工廠才能申請進口檢疫許可證。”

早前有報導指,毛燕出口必須先從欽州產業園進口,然后在其中加工處理后,才能由加工廠業者進行加工處理成淨燕。

大馬應捍衛燕窩工業

蔡千根指出,燕窩已成為我國一個工業,學術界更致力研究燕窩營養成分及投放大量資金在研發清洗毛燕技術,這一門燕窩學問應流傳給下一代,而非送給外人。

“燕窩應被視為我國重要資源,我國並非落后國家出口原料,發展中國家應致力出口成品,把資源留給自己,才對國家經濟好。”

他說,並非許多國家擁有毛燕,大馬(15%)是繼印尼(70%)后第二產量最多的國家,毛燕應留在我國成為附加價值貿易,而非出口“自貶身價”。

他說,儘管我國主要出口燕窩的市場是在中國,正規燕窩也出口23個國家,例如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越南等,除了19間可出口中國的加工廠外,其實國內還有近千間加工廠,這些加工廠處理的淨燕則出口到上述國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