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森美蘭頭條】種類款式需求高 現代紙紮品考創意
報導:林慧雯
攝影:蔡東舜
(芙蓉16日訊)長期面對青黃不接的中元紙紮品行業,除了考驗手工藝術,也考驗師傅個人創意及心思。
華族傳統祭祀節日之一的中元節,相傳在農曆7月陰間鬼門大開,民間都會在這時期超度亡魂及舉行祭拜儀式,當中少不了各類紙紮品,隨著科技發達,紙紮品的種類及款式需求更是一年比一年高。
尤其是近年來,州內各社團紛紛舉辦盂蘭勝會,活動越辦越多,無形中帶動紙紮業的興旺。
《中國報》訪問多家紙紮店業者,他們坦言,紙紮品除了考驗手藝,也考驗個人創意及心思,以在現有的紙紮模式中突圍而出,精益求精。
受訪者說,紙紮品手藝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至成為熟手,需要數星期至數年不等,除了有賴紙紮品的種類外,個人興趣為最大關鍵。
受訪者指出,一些較為簡單的紙紮品可在數天內完成,但一些較為複雜如大型大士爺,必須耗上數星期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完成。
從局限中改良
受訪者說,現今科技發達,人人講求創意,有的要求大士爺高度每年增加,有的要求款式設計要有所不同。
至于在設計方面,受訪者坦言,每一名師傅的手工及創意都不同,可謂各有千秋,至于要如何精益求精,從已有的局限中進行改良,這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
受訪者說,若顧客出示照片要求依相中物製作,師傅需要自行想像製作的材料及步驟,從扎竹子到設計模樣、體型、尺寸等都不能馬虎。
受訪者指出,除了靠自己想像,有的時候與內行人及其他國家的同業互相交流,也能從中自我提升。
一年前就開始下訂
依靠手工一點一滴製作的紙紮品,有的訂單在前一年就已下訂,否則可能面對有需求但供應不足的情況。
受訪者說,紙紮品不能依靠機器,大多的神廟在農曆新年後就開始下訂單,有的甚至在前一年的農曆七月便向業者坦言明年繼續下訂單。
受訪者指出,通常農曆端午節過後便開始製作,有的更是在農曆新年後開始製作一些必須配件,如大士爺的腳、手、衣服、一見發財、寶馬法船等,提早做準備。
受訪者說,如今紙紮行業人手不足,不提早做準備,恐怕無法準時交貨給顧客。
中國款式逼真
與中國台灣相比,大馬的紙紮行業的技術與水平的確不比別的國家來得強,受訪者坦言,國外市場需求量大,自然在競爭的動力下,行家自然精益求精,吸引顧客。
受訪者坦言,尤其是中國的手工及款式,更是讓人大開眼界、非常逼真,幾乎沒有東西可以難倒他們。
受訪者舉例,如國內神廟的神像,很多都是向中國下訂單,因本地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及專業。
受訪者說,本地而言,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投身紙紮行業,除了辛苦外,要學習甚至精通紙紮手藝需要一定的耐心,無奈現今的年輕人都沒有多大的耐心。
受訪者說,隨著這一代師傅的老去,未來紙紮行業將面對青黃不接甚至無人願意接手的窘境。
預早構思款式
農曆七月各神廟皆舉行盂蘭勝會,其中最吸引的莫過于是大士爺的身高體型。
坐落在沉香永森寶紙紮店的業者潘順財指出,今年他就接下瓜拉沙花觀音廟要求製作30呎高的大士爺。
他坦言,由于有員工協助,製作時間並不是問題,他耗時近1個月完成,只是30呎高的大士爺而言,員工必須爬上梯子製作,非常不易,單是大士爺的身體就高出正常人許多。
他透露,他都是預早在今年構思好明年紙紮的款式,尤其現代科技發達,就連紙紮也須跟上時代,而每一名師傅的手工皆不同,可謂各花入各眼。
他坦言,由于是家族生意,他自小便在父親和爺爺的熏陶下學習紙紮手藝,期間也曾有不少人表明願意學習,但都沒有耐心而作罷。
他說,紙紮手工非常考驗個人耐心,沒有耐心之人,很難在紙紮行業立足。
參考外國款式
★亞沙新村紙紮製作師傅黃偉友(黃師傅)
從小就對紙紮手工藝術有興趣,繼而投入紙紮行業至今已有40余年,今年接獲最高的大士爺訂單為16呎高。
我國的紙紮行業有基本功,但款式及水平則難以和國外比較,其中台灣的紙紮行業更是精美,非常逼真,這是大馬紙紮無法做到的。
款式及神像的逼真程度,除了靠手工外,也須加入一些元素,如本身製作的一見發財及大士爺,為提升逼真度,一見發財的衣裳及大士爺的錦旗皆使用布料,有立體感也顯得神態極為逼真。
訂單大多來自外州,通常農曆五月后便開始動工,為精益求精,款式種類方面也參考及與台灣同業進行交流。
非常考驗耐心
★潤泰香燭紙紮店業者楊汭樺
投入紙紮行業已有30余年,當初是80年代經濟不景下轉行到紙紮行業,約30歲才開始學習紙紮手工。
這行非常考驗個人耐心,也考驗個人的創意及功夫,要如何按照顧客的需求做出滿意的紙紮品,全憑師傅個人的能力。
在農曆新年后便開始製作大士爺的“必須配件”,如手腳、錦旗等,否則恐怕無法完成。
今年接到最高的大士爺高度訂單為16呎,再高的實在無法完成,沒有人手外,廠內也沒有如此大的空間容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