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小拿破侖太放肆
教育部于2009年在未事前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增加了小學能力傾向測試,引起教育界嘩然,也惹得家長學生跳腳擔心,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立即安撫,指這項測試將以母語出題,各源流學校無須擔憂。
不知道教育部是不是換了部長就換了腦袋,這項測試以母語出題的決定又換了調子,今年改為只用馬來語出題,再次觸動華社和華教人士的神經線。
有違教育政策
根據了解,教育部這一次未能用母語出題,只因官員“沒時間翻譯”,理由實在太牽強,讓人不禁要問問教育部內擁有高教育水平的官員,翻譯真的這么難嗎?
這項決定真是匪夷所思,若也要華、淡小生用國語作答,根本無法準確測試到他們的能力傾向,試用測試的意義究竟何在?
在現有教育制度下,華小除了其他語文科,都得以華文出題;教育界皆也認同必須維持母語教學,以達到教學有效性,這一點已毋須質疑。
各源流小學以母語作為教學、測驗和考試媒介語是既存的事實,推行不利華小發展的教育措施也有違大馬多元國情的教育政策。
但教育部偏偏有小拿破崙作怪為難華小,他們秉持一貫的單元化教育思維來制定教育政策,即使是政府內的高官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建立問責制度
這些存有偏激思想的官員,是導致華小的課本、考試、撥款、師資分配等問題不斷發生的根源。
縱容小拿破崙繼續坐大的,是政府內缺乏問責文化,即便犯錯也不會被追究,穩穩捧著鐵飯碗,再策動下一步造反行動。
教育部的小拿破崙問題已病入膏肓,和他們交手絕不能太天真、太放鬆,只有建立明確的問責制度、立下整頓教育部的決心,嚴懲不遵守內閣指示的官員,才有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