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天祿:冀與漳州建立合作機制 修復古城文化遺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顏天祿:冀與漳州建立合作機制 修復古城文化遺產

漳浦剪紙傳承人高少苹(左起)和張崢嶸,現場示範剪紙。
漳浦剪紙傳承人高少苹(左起)和張崢嶸,現場示範剪紙。

(馬六甲29日訊)2016(馬六甲)世界閩南文化節籌委會大會主席拿督顏天祿希望,馬六甲與漳州建立合作機制,修復甲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他說,馬六甲是閩南人在馬來西亞最早的聚居地,漳州文化與馬六甲文化息息相關,尤其是甲市老街區的古老建築物,依然可以看到漳州文化與足跡。

“但是,我們感到非常可惜的是:隨著時間推移,許多文化遺產逐漸消亡,這些民間文化在甲州,甚至是我國,已極為少見,甲市許多古老建築物,尤其在老街區,由于缺乏匠師,無法修護及保留其漳州文化特色。”

缺乏匠師



顏天祿也是甲州政府對華商務特使。他今日在鄭和‧朵雲軒(馬六甲)藝術館舉行的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開幕儀式上致詞時,這么指出。

他說,漳州人到甲謀生始于明朝,前青雲亭亭主鄭芳揚、馬來亞首種橡膠的種植家陳齊賢、馬華公會創始人敦陳禎祿等,都是漳州籍人,對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及文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說,配合世界閩南文化節舉行的漳州文化週,旨在讓本地新生代深入接觸及瞭解漳州獨特的文化及習俗。

“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是珍貴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顏天祿過后與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汪莉莉、甲漳州會館主席沈征寬、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長顏泳和、馬來西亞水墨畫協會總會長鍾正川、漳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簡奕耕,聯合為展覽主持開幕剪綵儀式。

汪莉莉:長期海上往來
閩南文化扎根馬六甲

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汪莉莉說,漳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地。

她說,歷史上,漳州與馬六甲在經貿、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就十分頻繁,從漳州出口的漳州瓷器、水仙花、漳繡等閩南特有的物產,源源不斷地運到馬六甲。

“長期的海上往來,讓閩南文化在馬六甲得以扎根並傳播,也讓漳州和馬六甲形成了深厚的傳統友誼。”

汪莉莉說,漳州是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0大類,10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展覽,擴大漳州與馬六甲之間的交流合作,增進瞭解,展開多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及合作,為兩地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發展出力添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