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萊:提出實際合作 大馬參與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馬中工商界對話會
(吉隆坡3日訊)交通部長兼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指出,馬來西亞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並非流于片面支持,除了積極響應和推廣,也會全面參與其中,提出實際合作項目,讓馬中兩國共同發展,合作雙贏。
“例如由馬來西亞6個港口與中國11個港口組成的馬中港口聯盟計劃,致力于帶動兩國船運、物流與周邊行業的發展,兩國也在探討聯手打造巴生第三個深水港口,馬中企業界積極合作,包括中鐵集團與依斯干達海濱控股聯資打造的大馬城、總值100億美元(400億令吉)的馬六甲皇京港等。”
他今日在“一帶一路:馬中工商界對話”論壇開幕致詞時說,隨著“一帶一路”進展加速,馬中關系將會攀上另一個高峰。
他說,由馬華與中共聯辦的第2屆“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工商界對話”,獲馬方官方單位、工商企業界及學術界鼎力支持,用實際行動來兌現支持中國“一帶一路”的承諾。
49國投資額達612億
他說,2015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總額已超過1萬億美元(4兆令吉),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中國對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額達150億美元(612億令吉),而沿線國家對中國的投資額達82億美元(335億令吉)。
出席者分別有中國經濟聯絡中心副主任吳保才,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主席丹斯里古潤金、華總永久名譽會長丹斯里吳德芳,以及馬華對華事務委員會主席拿督斯里蔡寶鏹、副總會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拿督李志亮、拿督蔡智勇、組織秘書拿督姚煒豪、副組織秘書拿督蔡金星等、馬青總團長張盛聞、婦女組主席拿督王賽之等。
廖中萊:政治穩定機制完善
消除投資者潛在風險
廖中萊說,我國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完善的法律和金融制度、可持續性的政策,給予中國經貿投資最大保障,消除了潛在的政治風險。
他說,健全機制和完善設施,加上多元優勢,使馬來西亞有充分的條件成為中國“一帶一路”通往東協、西亞和南亞的橋梁,進一步鞏固與深化中國與這些地區的經貿關系。
他說,我國地處東南亞戰略要塞,是“一帶一路”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由多元種族、文化、語言和宗教建構的多元文明社會,是立國之本,也是我國最強的國際競爭優勢。
他說,沿線國家之中,東協和西亞是中國兩個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主要的投資地,中國與東協的雙邊貿易從2005年的1305億美元(5320億令吉),增至2014年的4805億美元(1兆9634億令吉),占中國對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的42.6%;而中國與西亞的雙邊貿易則從604億美元(2468億令吉),提高至3137億美元(1兆2818億令吉令吉),占27.8%份額。
2018年可達6538億貿易額
廖中萊指出,令吉對美元疲弱是其中一個讓馬中兩國要于2017年達到1600億美元(6538億令吉)貿易額的目標,難以達到因素,不過,馬中兩國會繼續努力,期望2018年達致目標。
他說,從目前情況來看,要達到這個目標有點難度,由于經濟不穩定,令吉兌美元下跌,但馬中兩國對此還是樂觀,希望2017年達不到,可延續至2018年。
他說,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將于10月官訪中國,屆時希望可在兩國貿易和生產取得成果。
他說,在港口聯盟中,11個是中國港口,而我國的6個港口分別是民都魯、柔佛港務局、關丹、馬六甲、檳城和巴生港口,大馬歡迎中國企業來馬投資,我國會不斷提升鐵路和港口便利來惠及國外投資者。
取代美日成最大投資國
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透露,大馬投資發展局(MIDA)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首次取代美國及日本,成為大馬最大外國直接投資國,製造業投資額達4億美元(逾16億令吉)。
他指出,中國于2009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以來,截至目前,兩國經貿關係密切,馬來西亞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是全球最早呼吁參與的國家,馬華是本地區登高一呼執政黨,馬來西亞商界精英則是首批響應“一帶一路”企業家。
未來出現三大動脈
他期待,集大馬政府、政黨、企業以及華社參與,將形成一股強大洪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大馬正享受早期收獲,為兩國人民企業帶來合作良機及成果。
他呼籲中國企業應來馬投資,因馬來西亞南北方未來將出現三條大動脈,一條是南部鐵路,一條是馬新高鐵,中國企業刻在努力參與競標,相信高速鐵路一定會成為馬中合作的友誼之路。
他是今日出席一帶一路:馬中工商界對話開幕致詞時透露,馬中正在研究新興建曼谷和吉隆坡高速鐵路的可行性,相信不久將實現泛亞鐵路中線貫通。
“中國的朋友可以預想,在昆明享用晚餐后,便可搭南下馬來西亞的火車,一覺醒來第二天到達吉隆坡享受大馬美味佳餚,這個夢再也不是遙不可及,並會在未來數年實現,屆時將為馬中經濟合作提供巨大交通便利。”
他也說,馬來西亞連續8年成為中國在東協最大貿易夥伴,中馬貿易達到千億美元量型,僅次于美國、日本、韓國和澳洲等。
李興裕:「新常態」環境
大馬有能力適應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認為,馬來西亞有能力適應“新常態”環境,同時預測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達4.2%、2017年為4.3%和2018年為4.6%。
他說,國內經濟成長穩定,主要是國內需求成主要驅動力,還有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扶政策,成功抵銷出口放緩且帶來的衝擊。
“私人消費,也是內需主要驅動力,即國民收入逐步改善、穩定的勞力市場、援助金和降低所得稅,都是有助于支持私人消費。”
他認為,2011年至2015年私人消費平均值達7.1%,今年首6個月,私人消費平約增長5.9%,估計在2016至2020年,預測可達5.8%。
李軍:發揮政黨外交引領作用
中共中聯部部長助理李軍指出,中國與馬來西亞應發揮政黨外交引領作用,繼而推動中國倡議“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工商界合作。
他也提出三點建議,除了政黨外交外,還包括以交流平台來拓展務實合作,以及推動中馬地方經濟合作,進一步提升雙邊投資貿易水平。
他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中國共產黨和馬華公會的情況也有很大差異,但兩黨都在致力于發展民族經濟,實現國家振興。
他強調,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是國際產能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新模式積極探索,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本利益,因此兩黨應不斷拓展交流合作內涵,互學互鑒彼此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創新思路,經驗體會,引領工商界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加深入,更加廣泛的合作。
戴良業:欲成強國須顯軟實力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總會長拿督戴良業認為,如今無論軍事或經濟上,中國都為世界強國,欲走向完全的真正強國,必須讓軟實力走出來,尤其教育與文化。
他舉例,中國廈門大學落戶馬來西亞,正是該國軟實力走出國外的重要步伐之一。
他透露,廈門大學將在今年年底竣工,學生入學人數也達致良好成績,估計明年將有3000至4000名學生,包括500名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就讀該校。
他相信,日后,將很快達致1至2萬名學生的目標。
“這不僅是兩國與其他國家教育上交流,還有經濟與文化上結合,未來該批學生畢業后,將會成為馬中兩國間一股最大力量。”
對于此對話會,他透露,企業對接環節中,共有62家中國企業和120家大馬企業,進行一場共300場的企業對接。
黃家泉:電子業佔總出口35.6%
馬華總秘書兼第二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拿督斯里黃家泉說,全球經濟在2015年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我國出口仍有增長趨勢,尤其電子業佔我國總出口35.6%,為主要出口產品。
他指出,在2015年馬來西亞工業制成品出口中,電子業占出口值達2779億2000萬令吉,接下來為化學品及化學產品、機械與設備、金屬制成品、光學和科技產品、橡膠產品、加工食品和運輸設備。
“以上產品都佔總出口額達80.2% ,數額為6254億6000萬令吉。”
他補充,當中原產品出口總值則佔總出口的15%,總值1173億令吉,出口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棕油、原油和橡膠。
開放型經濟體
黃家泉主講有關“金融、貿易與投資”論壇環節時,這么指出。
他說,馬來西亞是個開放型經濟體,自1995年1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通組織后,我國2015年在世界進出口貿易額排名,出口排名第22,進口排名第26.
“新加坡方面則為進口排名第14,出口第16;泰國為進口第20,出口第21;印尼為進口第30,出口也是第30。”
黃家泉指出,基于國內市場較小,我國必須拓展更多出口市場,與吸引更多外資發展本地工業。
吁業者把握商機
★中國義烏市商務局局長王碧榮
義烏是國際貿易城市,商業機會非常大,相當適合大馬商家將產品,如白咖啡、燕窩、乳膠產品等,通過義烏賣到中國各地。
中國義烏是大馬中小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平台,大馬業者應把握機會,在義烏擴大事業版圖。
義烏積極吸引全球資本、人才、技術與人力,義鳥非常期待大馬企業到當地發展,互惠互利。
冀拓展兩國業務
★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亞洲事業部
總經理楊永
中國高鐵發展已讓中國民眾出遊時,成為他們首要出門方式之一,而中國鐵路將爭取馬新高鐵投標工程,希望可以與馬來西亞共發展成聯合體,開拓發展兩國業務,一起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最理想區域中心
★大馬中國銀行行長王宏偉
馬來西亞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合作國家,也是最理想的區域中心平台,如今已有不少著名中國品牌如華為,都在大馬設有區域總部,這也證明大馬所擁有的優勢。
為此中國商家來馬投資是明智的選擇,而中國銀行也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給予跨境撮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