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村委申請撥款打造新地標 地南新村 巨蠔迎客
報導/攝影:劉麗敏
(新山26日訊)早年有許多人在地南河旁捉蠔,所以將蠔的馬來文(tiram,譯為地南)作為當地地名,並取名叫烏魯地南;如今,當地的地南新村將建巨大蠔模型,成為旅遊地標。
位于烏魯地南(Ulu Tiram)的地南新村目前有約1760名居民,當中98%是華裔,周圍已逐步開發為商業區與住宅區,惟不變的是,地南新村仍保留傳統的新村原貌。
為了留住村民在原地落地生根,免于新村人口老化的命運,地南新村村長鄭己華去年與全國20多個新村村長,到中國浙江考察后,希望該村獲得提升與發展。
鄭己華與村委邀請《中國報》記者實地採訪,帶到鮮少人敢到的羊腸小徑,在智南華小旁的哥樂加路盡頭,即在地南河旁空地原是叢林一片的死胡同,如今開發為遼闊的空地。
鄭己華說,待向首相署新村發展局申請的10萬令吉撥款批准后,就開始休閒公園的建設。
他憶起早期在休閒公園原地旁,有一座約50年歷史的公子爺爺廟地,數年前因烏魯地南興建汽車天橋而被拆除,旁邊的店屋也難逃被拆除的命運。
7月拆屋除草闢路
“這裡才變為空地,且在十多年前,有許多非法屋子建在這裡,成為外勞與癮君子的庇蔭處,久而久之,也沒有人願意進來。”
他說,去年10月已向房政部申請撥款,已批下8萬2000令吉撥款,村委會就于今年7月拆卸非法木屋與清除雜草叢林,以及建設馬路。
新山縣新村發展官張哲文說,預計該村另外申請的10萬令吉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會批下,讓地南新村建設休閒公園設施與巨大蠔新地標。
60年榕樹闢許願樹
在即將興建休閒公園的空地,有一棵具60年的榕樹,旁邊還有一棵紅毛丹樹,至今已結合成長為枝葉茂盛的樹木。村委會在開闢這片荒廢叢林時,意外發現這顆大樹,決定保留下來,成為許願樹。
鄭己華說,地南新村周圍已發展成住宅區,在時代變遷下,如何將該新村提升發展成旅遊區,且不失新村風貌,吸引更多人前來,重溫新村的人情風味。
他說,地南新村有許多地標性地方,如智南華小與天主教幼兒園,以及在休閒公園的這棵大樹下,有一尊當地居民膜拜30年的拿督公神像。
他希望大樹成為許願樹,興建后的休閒公園旁也會植樹,讓民眾前來散步與做早操,也將發展為美食街,吸引更多人前來。
撥款批下即動工
豐盛港有魚骨地標,北干那那有黃梨地標,地南新村也要有代表性的地標。
為了讓地南新村具傳統的代表地標,目前正等待新一筆撥款批下后,就會在休閒公園旁打造一座巨大蠔模型,為新村建立旅遊新地標。
陳鯨全:負責構圖
地南新村村委會理事兼規化主任陳鯨全(48歲),負責蠔的地標構圖。
他說,早期,地南河盛產蠔,很多人在河邊取蠔后,留下許多蠔殼在河邊,許多人小時候對地南新村的印象,就是到處都可見蠔殼。
陳鯨全說,在初步的地標構思中,會打造噴水或流水的地標模型,展現生動的一面。
地南新村休閒公園9月11日舉行“迎國慶,慶中秋”嘉年華,吸引逾千人前來,可見新村提升工程奏效。
盼恢復兒時景象
◆歐育芳(65歲,退休人士)
憶起當年就讀智南華小三至四年級時,我時常放學后,到學校后面的地南河游泳,當時的河水還很清澈干淨。
記得這裡以前有宰豬場,對面還有很多香蕉樹、一棵大樹,旁邊還有一棵紅毛丹樹,至今已結合生長成奇特的大樹。如今,大樹能保留下來,覺得很欣慰。
希望新村的提升計劃,可恢復成我當年兒時的原貌景象。
冀原貌發展兼顧
◆黃良健 (35歲,烏魯地南海南青年團團長)
我在地南新村土生土長,如今成家育有3名孩子,仍住在地南新村,所以對這裡產生了情意結,也沒想過搬走。
希望新村通過提升計劃,可改善基礎建設之余,也保留其新村的傳統原貌,並發展成為旅遊勝地。
盼新村獲得發展
◆蘇水蘭(73歲,家庭主婦)
我20多歲時就住在地南新村至今,平常閑來無事,在家園后面草地種植蔬菜。如今因為興建休閒公園,我的菜園被夷為平地,覺得有些可惜。
雖然如此,我希望地南新村獲得發展與提升,同時清除雜草叢林的空地,也變得比較干淨,不像以前常有豬隻與狗屍棄在這裡,引發環境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