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伯格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六扇門.伯格森

Posted by 王修捷



講師、音樂人、專欄作者。曾出版小說集《數人頭》、《天瞳》、《白色矮圍柵》、《秘密河流》等。作品曾得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肯定。

與大多數現實主義作品所注重的客觀現實不同的是,現代主義作品更注重主觀現實。而人類內心世界種種主觀活動,某程度而言,正是一種主觀現實。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客觀現實與主觀現實的區別:在偌大的課室裡,有若干學員及一張桌子。這張桌子是所有學員都能目睹的。它的存在,便是一種客觀現實。有關桌子存在這個事實,不會因為個別學員的心情好壞而存在或不存在,或消失、縮小。但這間課室裡的學員,倘若在同一個時段裡個別感到了驚慌,或興奮,那是個別學員心裡的主觀現實。這也說明了為何某些神秘的宗教體驗(如禪修)是一種主觀現實。

當這間課室裡有學員達到了禪境界,而體會到了某種體驗,這種體驗對他個人而言是極為真實,甚至是他所深信不疑的。對他而言,比起他的體驗,世界顯得更為虛幻。但對其他學員而言,那並不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因此,他所相信的,便是一種主觀現實。



文學中的意識流手法,似乎便是為了描述一種主觀現實。更精確而言,是為著人類心靈主觀現實而服務。對于寫作而言,它直覺的表達出小說主人公內心波濤洶湧的情緒及想法,以及記憶。這樣的手法相較于從外部去形容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也許會來得更為直接。

台灣作家白先勇《游園驚夢》便成功運用了這種手法,將沒落貴婦內心的驚濤駭浪一層層鋪陳開來。馬華小說中的《夜行》、《一水天涯》也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意識流作品,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哲學思辨在內?畢竟意識流這種文學理論,實際上來自哲學。

意識流這個概念與哲學系統,源自伯格森(1859-1941),他是十九至廿世紀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法國哲學家之一。伯格森透過撰寫《時間與自由意志》,嘗試解決“自由意志”這個已被討論多次的問題,並對康德的自由意志之觀念進行了批判。

這本書共分為4章:透過第一及第二章關于綿延(duration)與廣度(extensity)、陸續發生(succession)與同時發生(simultaneity)、質量(quality)與數量(quantity)的討論,並在第三章來解決自由意志的問題。而意識流,則是一種人類心靈活動的狀態,以“延綿”及“同時發生”為其特徵。雖然伯格森的影響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被哲學界唾棄,但他對文學界的影響卻非常深遠,這似乎是他始料不及的事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