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糾正不足
家長們大概都曾講過《龜免賽跑》的故事給孩子聽,雖然故事的最后,烏龜嬴得最后勝利,但是很多家長的心理,其實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故事裡的兔子,聰明又跑得快,絕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正因如此,有些華小家長和學生很介意小六檢定考試的成績,是否能讓他們跳過預備班,直接升上初中一。
教育部設立預備班的目的,是讓華小和淡小學生有一年充分學習馬來語或英語的過渡時期,以打好語文基礎,讓他們適應中學媒介語的轉換。
教材枯燥
若小六生已充分掌握馬來文,為接受中學教育做好了準備,能直升初中一當然值得欣喜;但若無法接受媒介語轉換,影響學習進度,更難跟上各科目的學習。
從華小升上國中的華小生,如果國英語能力弱,便會面臨困難。這些學生無法和老師有效溝通,進而影響了學習進度,這方面有必要再作改善。
普遍上,預備班的教材毫無新意,篇章深奧且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改進教材內容,才能吸引學生學習。
大部分學校不願開設預備班,因為預備班將拉低學校的學術表現。即使設有預備班,校方也只會委派教學普通的老師負責,甚至放任預備班學生玩上一年,使預備班成為名副其實的“放牛班”。
累積經驗
經過50年的落實,預備班已是國民教育制度的一環,累積許多經驗,也出現弊端和問題,因此,教育部有必要正視存在的問題,集思廣益,糾正不足。
各造也有必要正視語言接軌所衍生的輟學問題,改變社會對預備班的刻板印象,支援弱勢的后進學生。
因此,要求素質教育,不關是否多讀一年的預備班,重要的能否學有所成。
別怕輸在起跑點,只怕到不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