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資深前輩會記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亞蘿夏:入微──資深前輩會記得

當年香港影壇左右兩派最紅的首席花旦,毫無疑問:夏夢與林黛。



夏夢日前去世,以報導的盛況來說,遠遠不及林黛。因為林黛死亡是一宗悲劇,她死在最紅的時候,夏夢比林黛多活了50年。

兩人的作品,當年我這個小影迷都耳熟能詳。夏夢去世時,傳媒自然報導她生前的作品。目光一掃,疑點自動跳到眼前。刊出的夏夢電影年表:《望夫山下》是1957年的作品,怎麼可能!這部電影拍攝時,我還沒有入學呢!而且清楚記得它是與夏夢另一部作品《不要離開我》同期,裡面有張露以陳露之名代唱的〈門邊一樹碧桃花〉。(毛妹的〈名醫與紅伶〉再用這首歌曲載歌載舞時,歌名改為〈門前一樹碧桃花〉。)

清清楚楚記得《望夫山下》的年份,也是因為那時閱讀《長城畫報》時,知道那是李嬙1954年剛加入長城的作品,傅奇演夏夢與李嬙兩人共同的丈夫,可以說長城用兩位最紅的明星來帶李嬙。



靠記憶作證太抽象,幸好手頭珍藏一本夏夢畫冊,還是羅卡編的,1995年由明窗出版。夏夢自己的資料自然最準確,《望夫山下》是1954年的作品。李嬙說1954年入長城時她才17歲,因為此片小影迷以為她是少婦了。

長城早就改名銀都,曾在2010年出過一本厚厚的紀念集《銀都六十》。那天好奇心起,想參考這本書找《望夫山下》的正確拍攝日期,嚇得我,裡面記錄《望夫山下》的出品日期是1957年。我自然明白這是它在香港上映的日期,但在南洋馬新,1955年就上映了。總不可能用上映日期來代表出品日期。誰都可以馬虎,誰都可以錯,但銀都自己的出品就不能錯。況且這本《銀都六十》沒有說明影片是以在香港上映的日期計。

《銀都六十》裡的大事紀錄恐怕還有一個要商榷,它記錄1966年組成銀星藝術團到新加坡表演。記得當年銀星藝術團第一次到新加坡是為1961年河水山大火災義演,應該是1963年,不可能拖得這樣久。而且那時我還住在馬六甲的荷蘭街,1966年搬家了。資深前輩一定能記得,到底是幾時?1966年文革開始,已影響到長城鳳凰,恐怕不可能組團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