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強的電影法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梁志強的電影法則

文︰劉淑娟
圖︰張智玟



拍電影可以是一個夢想,也可以是一份職業,要如何在投資商、觀眾和自己的理想中取得平衡,從中殺出一條血路?

“鬼才導演”梁志強以平民化的幽默風格縱橫新加坡電影圈17年,以他目前的地位和成就,堪稱新馬電影圈的佼佼者。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靠著多年的觀察且堅守的電影法則生存至今。



1.打造好劇本

梁志強開啟新加坡電影熱潮,十多年來拍過近20部電影,被譽為新加坡“國寶導演”。從主持人、演員、製作人到編劇、導演,他的多元身分和經驗累積,讓他在電影圈創造出屬于他的“梁氏風格”。“我從《搞笑行動》的年代開始已經在‘上課’了,那時候觀眾的反應已經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搞笑行動》是新加坡電視史上最長壽的綜藝節目,也是梁志強最具個人風格的代表作。他從那個時候開始摸索觀眾的口味,至今幾乎可以準確抓到新馬觀眾對電影的要求。“我不敢說100%,但我覺得新馬觀眾看戲,基本上只要看得順、故事流暢,幽默的地方能夠讓他從心里面發笑,感動的地方能夠讓他從心里面哭泣,這些就是他們想要的。”

說得容易,但要真的去實踐很難,連梁志強本身也不敢打包票保證任何事情。就拿他去年的賀歲片《獅神決戰》來說,票房不如預期,連他自己也大跌眼鏡,直言:“你問我有沒有口碑和票房雙贏的秘訣,說真的我也沒有。像你以前看我跟李國煌等人的戲,我們都是以抓准故事流暢性,笑點和淚點符合邏輯、不誇張,靠近生活基礎為出發點。”

聽他這樣一說,似乎驗證了劇本比演員、導演等來得重要。他直認不諱說:“是的!我覺得劇本是第一,第二是演員,導演是最后的。你看導演是最重要,可是當作品完成的時候,他是最不重要的,哈哈。”不過他不介意大家忽略導演,反之認為演員比自己更辛苦,因為是他們在幕前不停付出,所以由演員來打頭陣是理所當然的。

他也舉例,《新兵正傳III:蛙人傳》雖然一樣以軍事訓練為題材,但拍攝團隊早在拍《獅神決戰》時就開始策劃劇本,單是劇本就花了至少1年時間來籌備。“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劇本,太短促的時間是做不到的,因為你寫了故事,還要慢慢研究和了解它里面的重點和細節,短時間里面不容易立刻就做到。”

2.題材貼近民心

一部好電影,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題材貼近民心,那就最好不過。往往只要能引起觀眾共鳴,即使電影製作因資金或技術不理想變得有些粗糙(當然不能常常以這為由啦)也沒太大關係了。只要用心、有誠意,觀眾還是可以感受得到,口碑自然也會跟著建立起來。

“我不敢說我的電影100%好,但我肯定它是貼近民心的。如果你不是從貼近民心的角度來看,你會覺得沒有達到要求。”梁志強拍電影會以觀眾的喜好為優先考量,只要觀眾喜歡、看戲時享受和開心,也就達到了自己的基本目的。因此,他會絞盡腦汁去想觀眾可以投入的橋段或劇情。即使要編寫一個看似簡單的感人故事,他仍會進行資料搜尋,盡可能部部新鮮,而不是重復利用過去的橋段。

不過,他不認為因此要犧牲掉藝術或製作各方面的東西,反而要從中取得一個可以令大家都舒服的平衡點。“你要觀眾拉著你走,還是你拉著觀眾走?對我來講,我是兩者,主要是我拉著觀眾走,但是有些時候觀眾也會拉著我走。”

若要拍出一部兼顧票房和獎項的電影相當不容易,往往得獎的藝術片,票房不見得好,或是有大量觀眾支持的影片,但它可能被列為通俗的商業片。這到底要如何拿捏或取捨呢?梁志強淡然表示:“要叫好叫座說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告訴自己,我不會去想獎項,得獎會是我最后一個選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的觀眾看得懂,他們享受其中。”

3.票房決定未來

翻查資料,他得獎的次數不頻密,可能連10只手指都數得完。2003年由他自編自導,講述一對貧窮兄妹因一對鞋子而踏上旅途的電影《跑吧!孩子》,拿下包括金馬獎共6個國際電影大獎。隔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總統勳章的新加坡藝人,2005年也榮獲受國家肯定的電影文化獎。

相對的,他的電影票房比這些獎項來得更亮眼和讓人印象深刻。比方說《錢不夠用》和《小孩不笨2》是新加坡開國以來最賣座的電影;《錢不夠用2》創下台灣影史紀錄最長壽的電影;近年拍攝的《新兵正傳》系列也屢屢打破他個人票房紀錄。即使不是得獎導演或電影,但常年賣座的市場反應足以說明梁志強的成就非同凡響,也是眾多電影人望塵莫及的。

只要電影上映,他都會特別留意票房走勢,他笑稱:“因為票房好就代表下一部還有得拍,哈哈!如果你去拍一些跟觀眾都“溝通”不到的電影,沒有人有義務支持你完成你的理想。”他自言是個把現實看得很清楚的人,明白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要他人無限量投資金錢來支持自己。

他語氣頗為認真續說道:“無論藝術片還是商業片,它都是一種商業行為。你今天要拍藝術片,還是要講票房,不然你拍電影幹嘛?你就拍了放在網絡讓大家看就好,那個是自己爽的。以前沒有自己爽的平台,現在有啦,YouTube什么一大堆的。”他認為要拍電影,就要根據電影的游戲規則走,否則就會被市場給淘汰。

當然,他拍的電影有賺有虧也有打平的。倘若票房真的不如預期,他會跟團隊做事后檢討,嘗試探討出失算的原因。不過,他到現在仍無法理解《獅神決戰》票房慘敗的原因。“我覺得它可能不只有一個因素造成的,其一的因素應該是跟愛情有關。在新馬就是不適合拍愛情片,不只是新加坡影片,連國外的愛情片來到新加坡也只有少數觀眾會去看,唯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賣得很好。”

4.顧及行銷層面

導演不只要把電影拍好,還要顧及行銷層面,不然有好的故事卻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等于功虧一簣。像是觀眾常常對電影中的植入性廣告有意見,甚至會埋怨。深知箇中原因的梁志強耐心分析道:“在現實生活里,你也會提到品牌的好壞,我覺得大家可以把它當成是戲的一部分。當然我明白不能硬性植入,有點創意會更好,我們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不過要讓大家知道的是,拍戲有置入性廣告,不是又要賺錢,而是要平衡整個製作。”

他也舉例表示,若製作費超支,只能從贊助商那里賺取。若要投資商再給錢,換來的結果可能是放棄投資,而且每要10萬就要有30萬的票房回收,劇組壓力也會跟著變大。“作為導演,我就是要給觀眾最好的,這方面我從來不會吝嗇,也不敢吝嗇。如果我吝嗇,對不起觀眾是一件事,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又是另外一件事,最后大家抱著一起死。”

他不諱言“拿人錢財就要替人消災”,只要不太離譜,可以滿足到贊助商需求的他們都會盡量配合。“好萊塢也這樣做,觀眾有沒有去罵好萊塢電影?你單看製作就知道我們是賺錢還是不賺錢,很多時候我會花掉我的導演費。為什么?因為不夠錢,我就要拿導演費來還。”

《新兵正傳》前2集,他的導演費被扣光,等于是免收費在拍戲,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藝術家必要的犧牲和堅持。“藝術家是很瘋狂的,我們不會去在意太多,就只是想做到最好,所以我不敢讓自己變成生意人。”

身為製作公司老闆的他把管錢的部分交給電影公司去處理,自己只管創意。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他虧錢還是要做,“這是一個賭注,也是這個行業的掙扎。我們是先鋒部隊也是敢死隊,我不敢跟好萊塢比,但是有一些東西可以做到的話,我們就會去做。”他強調拍電影不能老是鎖在100萬或150萬的製作費里,倘若突破不了,將難以跳出原有的框框,觀眾看久了也會膩。

5.過濾『亂流』

梁志強為新加坡電影寫下無數神話,但大馬製作的本土電影仍然停留在觀察階段。近年大馬電影看似蓬勃發展,但濫拍現象也日趨嚴重,每況愈下的素質不免讓觀眾失去信心。一直非常留意大馬電影市場的梁志強以過來人身分分享道:“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但是大家放心,沉寂之后會再熱回來的。我拍《錢不夠用》大賣錢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去拍,發現行不通又靜下來了。我們是真正做電影的人,不管什么情況都會繼續拍的。”

他希望大馬電影人把現今的濫拍現象當作過眼雲煙,只要不放棄就會換來希望,越做就越了解電影行業的精髓。“這個社會總是要有過濾器來淘汰一批假的人。什么叫假的人?拍一次就不玩了,這種是假的人。真的人是,就算你這次失敗了,你重新再來,再去想辦法找錢,這就是你的真心。”

對于那些想要拍電影卻頻頻大喊缺錢的人,他毫不留情狠批:“誰拍電影是有錢的?!我走過的路是這樣,什么理由你要走的路不一樣,什么理由你一次就要成名?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才說,你一定要過濾掉一批假的人。”他點名看好電影《一路有你》的導演周青元(Chiu導),認為他在大馬影壇已佔有一席之地。另外,近兩年電影產量居冠的李勇昌,其編劇和執導功力也備受讚賞。

6.衝出新馬市場

梁志強向來重視新馬市場,他坦言新馬市場就這么小,彼此都很需要對方的電影市場,惟有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製作多一點的大製作電影。問及會否希望衝出新馬市場,他露出渴望的神情說道:“非常想!”

他2002年自編自導,以新加坡教育制度弊病為背景的電影《小孩不笨》,順利衝出海外成為中國小學生教材,這也是他至今引以為傲的代表作。即便中國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但他不想調整自己的拍攝手法來迎合海外市場的需求。“你看好萊塢片,也沒有故意迎合我們的市場。它的故事基本上是世界通的,什么人看都沒有問題,我們要找這種題材來拍才是最大的考驗。”

若未來真的有需要,他不排斥找中國演員來增加戲劇的賣點。正如他邀請被封為香港“最帥星二代”的黃愷杰參與演出《新兵正傳III:蛙人傳》,除了角色需要,另一原因是要借此進攻香港市場。對這種跨地區的合作,他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稱主要還是看劇本。“演員對我來講還是其次。劇本好的話,故事人物就有靈魂,任何方式自然都會行得通。”

過往在梁志強的電影中總是可以看到李國煌、程旭輝這些熟悉的臉孔,但自《新兵正傳》開拍至今,主要演員都是啟用全新面孔,而這些新人包括陳偉恩、王偉良、葉榮耀、林俊良和張智楊等的人氣和表現也在這3年間逐漸進步。對此梁志強指自己並不旨在有沒有固定班底,只要看到有潛質或適合的素人,他都會考慮採用。

今年55歲的他最想做的,其實是找新導演來接替自己的工作。“我的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栽培一些能夠跟上我腳步的接班人,我不希望我的這一套會斷掉。”在不久的將來,他不排除全面升格當監製的可能性,“當導演的滿足感很強,可是會很累。你看我拍一部戲要一年時間,我一整年沒在做其他東西,然后一年又過去了,可是當監製就可以一次看5部電影。”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