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華小(完結篇).遷移非屬長遠之策 華裔人口減 微小“自動解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微型華小(完結篇).遷移非屬長遠之策 華裔人口減 微小“自動解決”

報導:涂素燕
攝影:李文源
華小的問題,本來應該是教育問題。



然而,我們都知道,華小課題從來不只是教育問題這么簡單。

除了政治因素,還有歷史、情感等複雜因素,這是為什么華社千方百計力保微型華小,哪怕是沒有學生的一所華小。

隨著華裔越生越少,學齡人口減少,華研研究員黃集初認為,微型華小的問題,會隨著時間“自動解決。”



人口流動,城市學校學生爆滿,鄉區學校學生越來越少,大學校變小學校,這是不管哪個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可能面對的問題。

黃集初表示,微型學校是普遍問題,各種族源流學校都有微型學校,淡小這方面的問題也很嚴重,這是人口分佈問題,不只是華小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的定義,學生人數少過150人,就是微型學校。”

目前所見,許多微型華小人數可能于100人,有些甚至只有二三十人,根本就是“超微型華小”了。

我國教育部一般以三種方式處理微型學校:關閉、合併和遷移。

他說,首先我們必須釐清的一點是,政府的微型學校政策是針對各源流學校,而非只針對華小。

不想關校成政治問題

站在善用教育資源的角度,關掉人數少的學校,是合理的做法。

“我國最常見的做法是合併學校,因為如果關了一個地區就沒有學校,但當地學生還是要上學。”

學生少的地方,我們把學校關掉,但是,在人口密集,學生多的地方,是不是應該增加學校?他問。

“華小的問題是不能增建,政府沒有承諾在有需要的地方增建華小,所以華社不想關學校,最后變成一個政治問題。”

這種局面之下,為了避免華小數目減少,華社無奈以遷校作為折衷方案。

不過,他認為,目前遷校的華小,其實不算真正的遷移,而是關一間,開一間。

“真正的遷校,應該是學生、教師、董事部也一起到新學校,現在的情況是霹靂州的學校可能搬到柔佛,學生和董事部不可能一起搬到那里。”

他指這種情況,只是學校准證遷移,不叫學校遷移。“因為政治問題,不能說學校關閉,只好說成遷移。”

他表示:如果我國可以增建華小,就不會有遷移這回事。

隨著華族生育率下降,他認為,微型華小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而且未來會“自動解決”。

“學校如果完全沒有學生,就會自動關閉,對政府,或者應該說對巫統來說,微型華小已經不是一個課題。”

未來學齡人口下降
每家庭最少生兩個

縱觀全球,富國生育率都比窮國低,所以有“越窮越生”,“越富生越少”的說法。

我國雖非富國,但2010年全國人普查報告顯示,我國土著、印裔和華裔生育率都有下降越勢。

其中,華裔生育率最低,黃集初表示:“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華裔總和生育率才1.5,顯示一個家庭生不到兩胎孩子。如果夫婦年紀大走了,人口就少了。”

如果要達到人口平衡,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

他解釋,至少需要生兩個,兩個走了后兩個替代,人口才不會減少。孩子可能夭折、早離世,所以每個家庭需要生育超過兩個,才能達到國家人口平衝。

他說,孩子出生6年后就要上小學,所以不難預見未來學齡人口下降。

目前,一些城市華小人口爆滿,主要是人口移動造成。

人口外移加劇鄉區學齡孩童減少,必有更多微型華小,將面對招生困難。

教總收集的資料顯示,從1980年代到現在,我們已經有40多所華小因為沒有學生來源而“自動關閉”。

學校佈局不合理
城市學生須塞車上學

不只鄉區人口往城市移,老市區人口也喜歡往新興市區搬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吉隆坡市中心一些華小,學生越來越少,逐漸式微。

在其它國家,面對這種情況,政府一般會調整學校佈局,在新區增建學校,合併或關閉一些舊區的學校。

但我國因為政治因素,沒有制度化增建華小,所以雪蘭莪一些人口大增的地方,像巴生、甲洞,蒲種,近年都學生爆滿。

黃集初表示,許多人口密集的新區,都出現學生過多的“超級華小”,這證明學校其實不足夠。

“新區沒有規劃增建華小,學生進不了住家附近的學校,如果家長又非要孩子進華小不可,就必須回到舊區上學。”

他認為,雪隆一帶天天大塞車,多少跟學校佈局不合理有關。

“政府如果沒有好好調整學校布局,所有城市人都要面對塞車問題,這是一種社會成本。”

他指理想的學校布局,應該是建立社區學校,最好是讓學生只要步行就可以到達學校,如果是這樣,起碼可以解決一半塞車問題。

3層面因素左右微小

黃集初分析,在我國,一間微型學校(不分源流)是否關閉,一般從三個層面考慮。

*第一:生源

他表示:“生源要看一個地方的人口狀況,這個地方人口數量少,是暫時的現象,還是永久現象。”

他指,生源有兩個因素,一是生育率問題,一是人口流動。

*第二:教育效率

“教育效率考慮的首先是政府有沒有預算維持一間學校的經營,一間學校至少要派一位校長,每一個班級都要派相應比例的老師。”

有些學校一個班級40人,有些微型學校一個班級才5人,但教育部還是需要派同樣比例的老師。

“這樣效率很低,對政府來說可能預算會很緊。”

他表示,一些國家好像中國,因為人口很多,面對教育經費不足問題,所以一般會把微型學校直接關掉。

“但我國的教育經費預算是全球數一數二,所以通常不會急著把學校關掉。”

*第三:教育機會

有些地方人口分佈很廣很散,尤其是一些偏僻地方,交通不方便,孩子無法到其他地方上學,如果把學校關了,孩子就沒有機會上學。

“我們看過照片,有個地方的孩子,每天需要拉著繩子渡河上學,如果這些地方沒有學校,學生怎樣上學?”

他指其他國家,是否關閉微型學校,只要考慮以上因素,我國卻多了一層考量,就是政治問題。

如果政府平等對待各族群母語教育學校,需要學校的地方就增建,不需要的地就關閉,他認為,這樣華社也就沒有什么好講的。

覓校地籌經費
申請遷校費周章

華社因為很難增建華小,以遷校為保住華小權宜之計,不過,遷校也不是易事。

許多有意遷校的微型華小,從申請遷校起就面對重重障礙,難以獲准。

多數成功遷校的華小,都是經過長時間爭取,許多華小更是“托大選之福”才獲批遷校。

就算獲批遷校,也不代表就能順利搬到新校園。

像雪州十八哩呀吃華小,花費多年時間爭取才落實遷校計劃,卻因校地問題擱置建校計劃,這一擱計又是數年。

因為生源問題,面對關閉危機的彭亨金馬梳華小,遷校計劃同樣一波三折。

多數獲准遷校的華小,都需要華社自行物色校地及籌取建校經費。

近年雖有華小獲得政府保留地及撥款,以進行搬遷工程,但是政府依然沒有承諾制度化增建華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