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一鍵按下 不再無傷大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一鍵按下 不再無傷大雅

報導:方俊心
圖:受訪者提供



隨時隨地,跟世界保持聯繫不脫節,這聽起來浪漫,跨足教育領域卻使人焦慮。

正當世界還在科技的酣夢裡,教育界已迫不及待要找出生活跟科技的平衡點。它關係著十多二十年后的世界,誰也不希望拿它做實驗……

發生大事了,先掏手機拍攝;有問題想問,問咕狗或面子書大神吧!我這樣打扮好看嗎?看看多少人按讚或回應就知道了。



最近網上流傳香港學生填答生存的三項要素,給的提示是A開頭、W開頭和F開頭,有學生的回答竟然是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WhatsApp(手機通訊軟體)和Facebook(面子書,社交網站)。

科技革新了知識的傳遞和人的生活方式,無可否認也為教育界掀起了波瀾。我們出現了上個世紀沒有的名詞:電子保姆、網絡霸凌、網絡欺詐、網絡成癮……這些名詞在媒體的曝光率頗高,嚴重者甚至致命,台灣大學生捷運殺人事件、年輕藝人自殺事件,都跟科技的濫用扯上關係,讓社會在震驚、悲傷之餘,嗅到了被吹捧得高高在上的科技傳過來一絲危險的味道。

根據英迪國際大學與學院(INTI IUC)和市場調查研究公司易普索(Ipsos)合作的“解碼Z世代”的最新研究調查,13至19歲的年輕人每天平均有八個小時處于“掛網”狀態(connected)。長此以往,可能為Z世代帶來什麼不良影響嗎?父母能夠怎麼看待這樣的挑戰?

Z世代生活少不了網絡

網絡上一般把Z世代定義為90年代中以降誕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很多是X世代(誕生于60年代至80年代初)。

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資料,截止2014年7月為止,入學的中學生有244萬人,而“解碼Z世代”研究是針對511位13至19歲年輕人做的抽樣調查,男女比例各佔半數,城郊比例、教育水平等細節未列明。

該調查發現,Z世代是高度連網(hyper-connected)的一群,每天有八個小時處于掛網狀態,並且使用二點七個電子設備,包括手機、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照相機和電子游戲機。

使用這些電子設備的時候,他們都在做什麼呢?

項目
百分比
使用社交網站 94%
瀏覽網站 56%
跟朋友互動 55%
檢查電郵 25%
看節目 24%
看新聞 20%
打電動 20%
表一:Z世代利用電子設備做什麼?

其中面子書是應用最廣泛的掛網平台,佔了92%,其次是微信,佔了70%。

假設一個Z世代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有八小時,那意味著剩餘的時間裡,有一半是花在電子設備上。換言之,就是日常生活的三分之一由電子設備、網絡世界組成。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完全信任網絡世界的。

項目
百分比
擔心網絡上充斥假資訊 60%
擔心個人資料曝光 54%
朋友或重要他人知道個人密碼 27%
當沒有人按讚或回應他們的發文,會感覺不好受。 26%
表二:Z世代使用網絡的一些心態與習慣。

網絡安全問題接踵而來

在上週由英迪和“家族與孩童治療中心”(Kin & Kids)聯辦的“Z世代的教養”媒體說明會裡,心理咨商師、婚姻與家庭關係專家黃恩慧指出,比起之前的孩子,Z世代至少面臨著五大網絡安全威脅。

首先是網絡霸凌。網絡世界的匿名機制允許人躲在暗處攻擊他人,同時不用為自己的言語負責,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很容易成為這種不成熟舉動下的受害者,臺灣藝人楊又穎就是例子之一。

其次是網絡掠奪者(predator)。心理失常的人以網絡作為起點或案發地點,喬裝成善良的角色,一步步接近缺乏辨識能力的受害者,最后進行各種涉及刑事案件的行為,比如性侵犯。

再來是網絡成癮,如沉迷線上游戲,進而導致視力問題、肥胖、睡眠不足、過度內向等。

另外,孩子也有更多機會在過早的年齡接觸不適合他們的內容,比如暴力與性愛成分,只要鍵入“sex chat”(性愛聊天室),就有一大串結果出來,孩子可以毫無障礙順利摸進這些地方。

最后也是較少人提及的,數碼足蹟(digital footprint)問題。“不管我們在網絡上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會留下腳印,別人能夠輕易找出來加以利用,而且那些腳印是永恆存在在網絡世界裡的。”

在虛擬世界中塑造自我

除了以上種種,黃恩慧也提到Z世代的上網習慣與自信心的關係。她的觀點也許也可以作為一般網絡使用者的借鑒。

她提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凡走過必留在社交網站,如食衣住行、跟男女朋友的互動、大小心情。“以前我們會把這些事情寫在日記本上,日記本還要鎖進抽屜裡,Z世代不來這一套了。他們尤其想要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生活,越多人按讚,越多人回應越好。”

結果可能就是,外界的回應決定了他們如何評估自己。當個人過度仰賴外界價值標準,若發言沒人回應,會使他們失去自信。況且電子設備也可以象徵一個人的經濟地位,個人在網絡上發布的種種物質或享受,也表現出他們的經濟能力,使貧富懸殊的壓力延伸到了網絡世界裡。

而這還不包括個人被允許在虛擬的世界裡擁有“第二次生命”,提供了一個遁逃現實生活的機會,把自己塑造成外貌不凡、經濟能力卓越、受人歡迎等的另一個人,跟真實嚴重脫節。

不讓孩子在網絡世界迷途

因此,今時今日家長的重任跟過去的家長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必須關注過去的家長所不用關注的網絡安全問題,他們必須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做,以保護孩子,把傷害降到最低。”

她認為,較積極的做法是跟孩子建立良好互動,了解他們平時會使用哪些網站,並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可以,多跟他們到戶外活動或做運動。運動可以使人積極、樂觀,也可以減少長期呆在室內上網帶來的肥胖症。”

她也笑言,盡量把可以上網的電腦擺在客廳,一個父母能看見的地方,而不是讓他們自己躲在房間裡上網。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和在電腦裡安裝家長監護軟體,以阻擋、過濾或記錄孩子曾經瀏覽的網站,也是可以使用的方式。“我也不贊成孩子的手機有無限上網配套。”

網絡時代自然不是毫無可取之處。“它是很有利的養育工具。只要父母能夠掌握Z世代種種網絡術語,跟他們建立起共同語言,親子關係就會加分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