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蔡緯楊
(麻坡16日訊)從碼頭巴剎的整個交易線上,即捕魚、運輸魚、分類魚到標魚,東頭擔起“大家長”角色,絕不獨占私利,務必讓交易線上的每個人都有錢賺、三餐溫飽。
巴冬是個約有3000人的小漁村,居民主要靠捕魚為生,村內約有200至300艘漁船,船隻以3至4人作業為準。
服眾才能匯聚人氣
作為“東頭”(也稱盤頭)要有厚雄的資本,即左手讓漁販得標后可以賒帳,右手又得在最短的時間內結帳、把標魚所賺的錢點算好給漁夫和載魚員,有者甚至會貸款給漁民買漁船。
但不是有錢就可當東頭,掌握“大鑰匙”的他們,帳目要清楚,不能中飽私囊。
同時,也要有壓得住場的氣魄和肚量,讓所有的人信服,如此才能匯聚人氣,獲得漁夫提供更多的魚獲量,也能吸引魚販或批發商來標魚。
東頭林順豐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巴冬這樸實單純的小漁村,不管從事哪個環結的工作,流下的汗水皆求三餐溫飽。
其循環鏈包括漁民、載魚員、東頭、魚販及餐館,還包括一些中間商。
他說,彼此間抱著信任感與包容,絕不會獨占私利,相信這就是巴冬巴剎人潮興旺,村情美麗的主因。
“新鮮魚產需要載魚員負責送抵巴剎,由工人卸下魚蝦,我們與載魚員屬共生關係,工作量大的我們才不會累倒。”
他提及,漁船上沒有秤,所以工人會在收到魚產時,將海鮮分類稱重,把重量記錄在屬于船只的賬號,漁民和東頭間有十足信任。
“錢是賺不完的,應是大家努力創造更好業績。”
鯊魚龍躉屬大魚
可遇不可求
“大白鯊或龍躉屬大魚,不是常常能捕獲,可欲不可求。”
東頭們記憶猶新指出,當地漁民于2014年12月24日,捕獲肚裡懷有5只小鯊重達200公斤的母鯊,一魚6命的母鯊就標價上萬令吉,小鯊當場剖出時還可以分別標價,讓人現在仍印象深刻。
他們說,龍躉也就是俗稱石斑魚的大魚,在漲潮時也會捕獲,這類魚的價格不菲,可讓競標價格居高不下,也會讓整個巴剎引來人潮,可謂是巴剎標魚的盛況。
據了解,其他受歡迎的魚有白鯧魚、斗鯧魚、紅棗魚、紅雞魚或明蝦等都很受歡迎。
外地人士現標現結賬
許龍年指出,若是本地的固定漁民,將會採取一個月或兩周結賬,而外地人士則是現標現還。
“一艘船魚產全數標出后,我們會用電腦計算總成交額,扣除佣金,將現金所得支付給載魚員或漁民。
他也說,來標魚者大部分是巴剎魚販,標完魚后馬上在攤子上售賣,加上當地漁船捕魚是當天來回,魚假絕鮮美無需冷藏。
此外,也會有本地或外地餐廳下訂,將魚蝦作用佳餚烹飪用途。
巴冬新鮮聞名標魚價錢好
巴冬魚產以新鮮聞名,也造就標魚價格較其他地區高,吸引不少外來漁民將魚蝦運到這裡競標出售。
東頭許龍年說,巴冬巴剎營業時間長,更吸引一些來自麻坡市區、馬六甲或峇株巴轄等地的中盤商,將漁貨送來巴冬巴剎競標。
另一東頭林順豐披露,標魚者將競標魚蝦擺出,並念出魚名稱及重量,透過東頭接耳低語標魚方式,以一次方式標出欲競標的魚。
“如果買家出價都同,將用丟硬幣決定魚產歸哪方標得。”
他透露,看似混亂的標魚過程,其實成交后馬上記錄、井然有序一點都不馬虎,由誰以多少價、何種魚及幾公斤標得都一清二楚。
他告知,無論是標魚或捕魚者皆為本地人,買魚者則包括各地人士。
“其實巴冬的魚獲數量不是很高,一次幾百公斤甚少上噸,唯本區的魚產以新鮮著名,除本地人士愛嚐鮮,來自新加坡、中南馬地區的人士皆愛在假日到來買魚蝦。”
因此巴冬成了國內相當有名的吃海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