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近10年的政治轉變,是一股社會民主力量的推動,雖沒有驚濤駭浪的革命,但有著暗流洶湧,無聲無息地沖走了一些人,也造就了政壇新面孔。
這股暗流,來自社會久鬱求變,也喚醒了人民對選舉的自主知覺,可以通過手中的一票帶來轉變,哪怕是一個小改革,也是民主挺進的一大步。
世界各國的執政黨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久握大權,就會變得理所當然,把選民當愚民,利用壟斷的權力,揮霍選民的信任,把該做的事吊起來賣,做到了又要自我歌功頌德。
選民的責任,就是要打破壟斷,制衡人性。在選舉中,通過手中一票,告訴那些為人民打工的政黨候選人,你做得不好,所以換掉你,也希望你好好反省,受人錢財要替人消災,收了錢沒做好事,就炒你魷魚。
而天下的反對黨也是如出一徹,在沒有掌控權力時,製造許多政治的理想憧憬,靠選民實現他們期待的“夢”,有些夢卻說過了頭,因為他們知道沒可能執政。
政治海嘯促使反對黨如願以償,亦從夢境走入現實,得到勝利與權力后,有者被權力腐化了,自我膨脹,忘了初衷。
選民的義務是要制衡兩者的狂妄自大,有選票製造競爭力,選舉制度是為誕生執政的政府,通過議席的多數確立政權歸誰管,答案就只有誰勝選和誰敗選。
選擇就是一種表態
民主最無奈的地方,就是要從一堆不理想的人中作出選擇,投人不投黨,投黨不投人,來自選民的認知與感官,有了選擇就是一種表態,每一票都有力量,台灣李敖大師形容,當你沒有榴槤的時候,你就只好吃蘋果;蘋果不好你就選一個比較不爛的!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過:“你不可能對顏色中立”。投廢票或不投票,不是中立,是放棄一個推動轉化的機會。
投廢票看似哪個陣營都不幫,實際上將為某方製造有利局面,以為政治選擇是左中右,利益集團可假借中立之名,誤導中間選民投廢票,製造利我的圈套,無知可以做壞事,投了廢票還認為自己很中立,是民主的不幸。
“我們要國家偉大,就要靠偉大的選民這一票來建設”,有好的選民,才會有優秀的候選人出來競選。自由民主需要正人正覺正見,當選民瞭解在選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會投正票,不投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