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當他還是醫生的時候,有一天他巡視加護病房,突然大徹大悟,他領悟出人的一生只有兩種結局,一是有插管,二是沒有插管,最終還是死。
既然人人的結局都一樣,做人何不看開一點,不迷惘、不執著、不生氣,不要整天為了無聊事而吵吵鬧鬧。
如果我們找柯文哲為大馬看診,他應該一眼就能診斷出大馬上下不少人患上“宗教過敏、種族玻璃心綜合症”,併發症是心臟會玻璃化,一摸就立刻碎裂,散落滿地!
患病者包括一些政府部門和宗教執法單位,例如分辨清真或非清真本來就是穆斯林的個人責任,就像素食者不吃肉,拜觀音的人不吃牛肉,他們在點餐的時候,會先問個一清二楚。
不過政府認為穆斯林沒有分辨能力,所以將食物和用品都必須註明清真,否則就是不尊敬和羞辱宗教,又捉又罰。
最近社交網站流傳BATA校鞋鞋底的圖案設計是“阿拉”字眼,讓不少人很受傷,感覺自己的宗教被侮辱,幸好可蘭經印刷管制與執照局和BATA公司及時澄清,證明不少神經過敏的人吃飽沒事做,把鞋底花紋看成經文。
天啊,我們即將邁向先進國,現在是拼經濟、拼科技的時候,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在無聊事上?執法單位應該嚴懲這些製造騷亂和分裂的人。
敏感眼光審視簡單考題
“宗教過敏、種族玻璃心綜合症”不是政府單位或某族群專屬的病症,最近八打靈再也一所國小一年級道德教育考卷,出現要學生以種族人名區分宗教信仰的考題,許多家長、藝人斥責校方“種族和宗教主義”、“歧視”,連首相署部長佐瑟古律和遠景研究中心副主席黃穎欣都批評學校鼓吹“宗教和種族的刻板印象”。
大家先冷靜,其實考題沒有問題,一般來說,馬來人或伊斯蘭名字“Kamal”配上清真寺、中文名“Hock Lee”配上神廟、洗禮名“Steve”配上教堂以及印度名“Devi”配上興都廟。
就算Steve不是基督教,看名字也應該不是伊斯蘭教,Hock Lee改信伊斯蘭后,也會改名Abdullah,Devi信奉基督教,也會取洗禮名,也可能基于特殊情況而沒有改名。
其實有關教師只是想表達大馬是多元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國家,教師是根據一般情況,來解釋名字與宗教的關係,讓學生通過不同種族的名字,去瞭解他們的信仰和宗教。
這位教師是以簡單方式去教育一年級學生,但是成年人居然用複雜而敏感的眼光審視這道簡單的小學生考題,實在荒謬。
“宗教過敏、種族玻璃心綜合症”患者的潛意識是自我歧視,才會不停妄想別人歧視自己,希望患者及早就醫。